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景德镇“镇上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余”。这些从事瓷业的佣工很多来自外地,在景德镇没有田地,时称景德镇“皆聚四方无籍之徒”。由此可知,明朝万历年间的景德镇地区(     
A.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剧B.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C.已出现新的经营方式D.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2 . 据居延(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汉简记载,汉代边防部队中从事耕作和兴修水利的士兵分别称为“田卒”和“河渠卒”。罗布泊出土的汉简中也有关于汉代戍卒从事农耕的记录。这可用来说明汉代(     
A.修建长城的必要性B.西北边疆得到开发
C.北方农耕已经普及D.民族关系较为融洽
3 . 小明同学在学习《辽宋夏金元的统治》一课时,对教材上北京城址的变迁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材料一:金、元、明北京城址变迁图(下图)



1.三朝北京城址在形状上有什么相同点?

小明同学想了解上述特点的历史起源,查找到关于国都的形制有如下记载。

材料二:匠人营建都城,九里见方,都城的四边,每边三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王宫的路门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前是朝廷,王宫的后面是市。夏后氏的世室……殷人的重屋……周人的明堂……

——(战国)《周礼·考工记·匠人》(译文)

2.依据上述材料,小明同学能否确定第一问中都城形状特点起源于夏朝?为什么?

2023-11-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向明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朝《经行纪》中对非洲有描述:“西至摩邻国(近埃塞俄比亚)。其人黑,其俗犷,少米麦,无草木。马食干鱼,人食骰莽(椰枣)也。”该书对大秦(东罗马)的医术也有记载:“善医眼及痢,未病先见,或开脑出虫。”该书(     
A.反映了世界文明多元统一特点B.留下珍贵资料拓展了国人视野
C.证实东罗马具有高超医疗技术D.体现了古代帝国的融合与扩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徐光启主张将数学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倡导数学研究和应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130多项生产技术的数据,强调通过实验测取数据,这说明(     
A.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验数据分析B.明清的科学家致力于向西方学习
C.明清的科技体现了近代科学精神D.推动中国科技发展新高潮的到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汉时期佛教最初传播于中原还是西域,众说纷纭。从语言学角度看,佛教传播并未经过西域的中介。《史记》《汉书》《后汉书》均未记载佛教在西域诸国传播的情况,而上述诸书的西域传记却是根据张骞、班勇等人的报告写成的,但已知的西域佛教文化遗址未超过公元2、3世纪。这表明(     
A.文化遗址发掘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西汉时期中原早于西域传播佛教
C.文物材料与文献记载可相互印证D.历史研究需要结合多种视角探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这样描述唐朝:国家的统一、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两座宏伟京城的修建和国内国际贸易的扩大,均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唐朝长安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居民百万,吸引着来自亚洲各地的商贾、留学生和朝拜者。唐都长安平面图如下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材料二   唐朝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到北宋时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今开封)为东京。《东京梦华录》说东京商业“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南宋人《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北宋都城东京平面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二两幅平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与北宋东京各自有哪些显著特点。
(2)结合所学,分析唐宋城市特点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2024-01-10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2届高三11月考试历史试题
8 . 岳麓秦简记载:“殴泰父母,弃市;奊訽詈之,黥为城旦舂。”意思是殴打祖父母要被在闹市处死刑;辱骂祖父母要被在脸上刺字,男犯人要罚去筑城,女犯人要被罚舂米,“城旦舂”的执行为无期。这可用以说明当时(     
A.平民劳役繁重B.法律制度繁杂C.律令的儒家化D.保护弱势群体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为湖南长沙出土的西汉晚期“中国大宁”神兽博局纹镜。镜背间铸有铭文:“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常元吉,有纪刚。”)

史料二   东汉《前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之下有尚方令一人,御用及官制铜镜均由尚方制作。”史料三唐朝《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桂州(今桂林)向中央进贡“铜镜四十四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宋莹莹《由广西出土铜镜铭文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材料二   在今蒙古和独联体境内,发现了不少属于战国和汉代的镜子。隋唐时期的镜子出土数量数量最多的是海兽葡萄镜。在伊朗发现了多面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约旦发现了花草禽兽镜和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日本还出土了不少唐镜和宋代的商标字号镜。

——以上材料改编自王婉云《中国古铜镜在中国历史及对外交流上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中国古代铜镜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铜镜外传的积极意义。
10 . 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材料一     

乐部名称存在时间内容顺序说明
武德“九部乐”武德元年(619年)至贞观十一年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武德初因隋旧制
贞观“八部乐”贞观十一年至
贞观十四年
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贞观十一年废除“礼毕”
贞观“十部乐”贞观十六年燕乐、清商、西凉、天竺、高丽、龟兹、安国、疏勒、高昌、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贞观十六年一月加奏“高昌伎”

唐朝“十部乐”,除燕乐和清乐外,大多在南北朝已传入中原地区。燕乐,又称宴乐,在继承西汉乐府音乐基础上形成的。宋朝人著作中说:“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燕乐。”为护佑大唐江山社稷,燕乐对统治者歌功颂德;清商乐来自民间舞蹈,用来供宴者享乐。“礼毕”者,出自晋太尉庚亮家,亮毕,伎追思亮,因假为其面,象其容。《旧唐书》卷二十九记载:“西魏与高昌通,始有高昌伎。太宗平高昌,尽收其乐。”

材料二   中世纪欧洲大学统一用教会的官方语言——拉丁语作为教学语言,一般分为神学、文学、法学、医学四个学院,神学院被放在首要位置。获得教宗的特许令以及相应的权利,成为中世纪大学的建校前提,大学教师大多是传教士或基督徒,为教会和国家培养服务人才。

近代以来,欧洲一些国家形成不同的国民教育管理体制。如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建立“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存至今的国民教育体制,德国人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柏林大学。欧洲大学的课程既注重古典学科,更重视实用学科,大学设有许多科学实验室,以及工程、教育、采矿、测量、林业、工业设计、农学等专科学位。英国、法国、德国的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如18世纪末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生人数只有400人左右,1861年为1200人。在欧洲一些高校中产阶级子弟人数增多,上层家庭子弟的人数日益减少。

(1)阅读材料一,归纳唐朝“十部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近代欧洲高等教育的变化及重要作用。
2024-01-01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