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大诗人杜甫不仅有“诗圣”之名,其作品还被誉为“史诗”。他的作品真实而细致的反映了安史之乱爆发前后的社会状况,描绘了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许多历史细节,下面对其作品说法正确的是(     
A.杜诗的史料价值大于文学价值
B.杜诗情感彩浓厚,无法作为史料使用
C.杜诗作为文学史料可以证史、补史
D.杜诗作为二手史料,可以起到诗文证史的作用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对同一历史事件,考辨史实的真伪,史料信息的处理,一定要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真伪与史料的价值

材料一   1899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1)材料一、二对待“上书”焦点问题的阐述有何不同,对此可得出什么初步结论?
(2)请从史料类型和史料实证的角度,评析上述材料对研究“上书”焦点问题的价值。
2022-07-12更新 | 663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材料二   自明代中后期以后,妇女生活出现了重大的转向。从当时浙江永嘉县的实例来看,妇女不但"行鬻于市",即公开在市场从事买卖活动,而且轻率出入官府公庭,涉足诉讼案件。在广东的琼州,"妇女出街市行走买卖",亦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据陈宝良《明代妇女的社会经济活动及其转向》

材料三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明代妇女状况是否矛盾?请予以说明。
(2)指出材料三在研究明代妇女问题时的史料价值。
(3)除了明代妇女问题外,上述材料还可用于研究哪些问题?
2022-06-07更新 | 40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考前打靶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塞塔碑铭文是公元前196年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发布的一篇敕令,用古埃及语圣书体文字(古埃及祭司使用)、世俗体文字(古埃及平民使用)和古希腊文字3种文字对照书写。埃及象形文之读法与写法在公元4世纪后彻底失传。但古希腊文是近代人类可以阅读的。


——据令狐若明《古埃及罗塞塔石碑解密始末》等

材料二   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以期实现打击英国的战略目标。拿破仑十分重视埃及古迹,他制定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埃及的计划,组成一支庞大的科学艺术考察团,学者们负有收集和研究埃及历史和古迹的重任。1799年,法军在尼罗河三角洲西支流入海口附近的拉希德村修筑防御工事,偶然掘出一块布满稀奇古怪文字的黑色玄武岩石碑断片。1801年,英国打败法国,夺得了埃及的宗主权,根据协议,战败国法国必须无条件地交出他们在埃及发掘的一切文物。1802年,罗塞塔石碑被运往伦敦,移至大英博物馆的埃及厅,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时至今日,石碑上的标签仍写着:“不列颠军队征服埃及的战利品”。

——据令狐若明《古埃及罗塞塔石碑解密始末》


(1)说明罗塞塔石碑及其铭文的史料价值。
(2)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和归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真伪与史料的价值

材料一   1899年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 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1)康有为、茅海建对待“上书”这一问题的阐述有何不同?
(2)谈谈《康南海自编年谱》及《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在“上书”这一问题上的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约中关于经济的条文,其苛狠和愚蠢,竟达到显然不能实现的程度。德国被宣判必须缴付惊人的巨额赔款。实际上,要掠夺一个战败国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所需要的、可以搬动的东西运走,和驱使战败国一部分人担任永久的或暂时的劳役。

——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二   丘吉尔年表(部分)

1919年参加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会议,提出成立俄罗斯问题委员会,主张对苏俄进行国际性干涉。
1926年,英国职工总会因矿工薪资问题举行全国大罢工,丘吉尔对待罢工态度强硬,建议用机关枪驱散罢工矿工。
19386月,丘吉尔所著《英国仍在沉睡》一书由哈拉普公司出版。10月,激烈抨击《慕尼黑协定》。
1940510日,就任英国首相。7月—10月,领导不列颠之战。
194211日,与美、苏、中等二十六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635日在美国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铁幕”演说。

——摘编自(英)马丁吉尔伯特《丘吉尔传》

材料三   1940年,日本要求英国关闭滇缅公路,断绝对中国的援助,因为害怕影响自己在南亚的殖民地利益,英国没有反对,立刻决定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签字的正是新任首相丘吉尔……罗斯福曾委婉地建议丘吉尔要从旧的殖民主义帝国思维中跳出来,他的回应是:我出任英国首相不是为了主持大英帝国的葬礼。

——摘编自张玮《丘吉尔的另一面》

(1)说明材料一对于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料价值。
(2)提取材料二、三中的相关信息,对丘吉尔政治家的形象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7 . 下图为世界古代史上四部著名史诗的中译本封面。对这些史诗认识正确的是(     

《荷马史诗》 《吉尔伽美什》 《摩诃婆罗多》 《伊戈尔远征记》
①史诗属于文学作品,且掺杂神话传说,史料研究价值不大
②内容多为重要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体现了文化的共通性
③内容展现不同地域文明的独特魅力,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④《荷马史诗》深刻影响其它三部史诗,体现文化间的交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朝,地方向朝廷缴纳赋税是以布匹和粮食为主。因为路远、物重、易损失,为便于运输,就将这些东西折合成等价的银饼或银铤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提取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怀集庸调银饼”和“东市库银饼”对研究唐代历史的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神化岳飞还是神话岳飞?

公元1140年,金朝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四路大举进犯。岳飞奉命坐镇郾城,指挥抗金。因《金史》和《宋史》对这场持续三个月的大战记述不同,岳飞的战绩也饱受争议。以下材料均是关于这场大战的记载。

材料一

出处史料
《宋史·岳飞传》飞时出视战地,望见黄尘蔽天,自以四十骑突战,败之。郾城再捷。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
《宋史·杨再兴传》飞败金人于郾城,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兵逼之。飞遣子云当敌,鏖战数十合,敌不支。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

材料二

出处史料
《金史·宗弼列传》(兀术)自率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河南平。
《金史·熙宗本纪》秋七月癸卯朔,日有食之。乙卯,宗弼遣使奏河南、陕西捷。

注:《宋史》《金史》均为元朝修撰。《金史》的史料,多源于金朝官修的实录,编者以金国遗民为主。《宋史》多源于原宋代国史、实录、岳飞后人编撰的《鄂国金佗稡编》及续编等,编者以南宋遗民为主。

材料三   敕岳飞

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师临阵,何啻百战,曾未闻远以孤军,当兹巨孽,抗犬羊并集之众……如今日之用命者也。盖卿忠义贯于神明……鏖斗屡合,丑类败奔……载想忠勤,弥深嘉叹。降关子钱二十万贯,犒赏战士。故兹奖谕。

——宋高宗《奖谕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郾城胜捷犒赏诏》

材料四   金章宗在诱降南宋将领吴曦的书信中写到:“且卿自视翼赞(辅佐)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叁夷之诛,可不畏哉。”

——《金史·完颜纲传》

材料五   金天眷三年(1140年)宗弼再取河南地,《金史》本纪但书:五月河南平,六月陕西平。《宗弼传》亦不书战败之事。然岳飞有郾城、朱仙镇之捷,韩世忠有淮阳之捷等,《金史》皆不书。或疑《宋史》各传特自为夸大之词而非实事,然《金史·宗弼传》谓是时宋将岳飞、韩世忠等分据河南州郡,复出兵涉河东,驻岚、石、保德之境,以相牵制;又《金史·阿鲁补传》谓宋将岳飞、刘光世等果乘间袭取许、颖、陈三州,旁郡皆响应,则《宋史·岳飞传》所云克复京西州郡、累战皆捷者,必非虚语。

——摘编自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之《宋金用兵需参观二史》


(1)对于这场战争的胜负,为何材料一二会有不同的记载?
(2)材料三、材料四对于主题的研究有何价值?
(3)依据赵翼的考证可能得出何种结论,试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历史研究选择史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022-05-13更新 | 429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五代后晋刘昀

太宗命(尉迟)敬德侍卫高祖(李渊)。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李世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齐王(弟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

立嫡以长,礼之正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喋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夫创业垂统之君,子孙之所仪刑(效法)也,彼中、明、肃、代之传继,得非有所指拟以为口实乎!
《唐太宗入冥记》

1900年出土文献敦煌文书中武则天时期的俗讲话本

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闷闷不已,如杵中心……争答不得。
(1)根据材料,指出刘昫与司马光对“玄武门之变”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辨析以上材料的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