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1 . 西方人文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具有丰富的含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苏格拉底之攻击,哲学史家颇轻忽辩者(智者)的地位。但事实上,辩者对希腊人文主义之发展甚具功绩。普罗泰格拉以人为万物之权衡,近人论西方人文主义者犹多奉之为不祧之祖,……大体言之。辩者思想乃是对于此前重自然之哲学的一种反动。“人为万物之权衡”一语虽提高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但也有其流弊。因为此所谓“人”乃指个别的人而言。个人与个人既不能尽同。而宇宙之本物又万殊,这样一来就非演成“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局面不可。

——余英时《西方古典时代之人文思想》

材料二   建筑是一件合作的事业,故不甚能代表个性,但对于民族性和时间性,它却能表示出来。上古之时,希腊与罗马的人生观,是偏于现世的,他们的眼光,是侧重地面的,故他们的建筑,方基巨柱,使观者的目光,左右行而不上下行。到了中古之时,人民以宗教为人生的依据,所以中古的建筑都不含告诫,观者说:“你们且忘了地下,望着天上,使你们的灵魂,随着那颖巍巍尖塔,去与上帝接近罢!”到了文艺复兴之时,人民的希望及目的,又渐渐地由天上移向地上,由世外移归世内,于是宽基厚柱、圈拱低窗的建筑,又成为近世人生观的表征了。

——陈衡哲《西洋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并评价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形式并概括该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涵。
2022-07-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及西汉初年,天子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诸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由于以上缘故,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天子颁下诏书差不多都以“制诏”二字开端。经过前述简单程序,即成正式诏书,交宰相机构执行,毋需再经什么部门审核了。

材料二   《旧唐书》卷八七《刘祎之传》:任凤阁(中书)侍郎,同凤阁、鸾台(门下)三品,为宰相,被人诬告,武则天“特令”王本立审问此事。“本立宣敕(中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所谓不经凤阁、鸾台,即指未与宰相商议,未经中书起草和门下审署。武则天只含糊罪以“拒捍制使”,而不驳斥从中所下之敕,不得名敕之说,也证明刘祎之所说,确为唐代制度。《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唐睿宗常“别降墨敕除官”,而不经中书、门下两省,称斜封官,凡数千人。吏部员外郎李朝隐拒绝执行这种墨敕任命。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国家决策的特点和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唐代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此制度实行的意义。
2022-11-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宋明理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由于朱熹的崇高地位,他的思想成了宋以后中国后期社会的主流意识,理性主义成了中国文化的基干……使中国文化呈现理性、现实、乐观、不迷狂、不暴戾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我们树立良好的心态达观地面对当下,理性地处理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积极影响。

——张学智《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

材料三   近代工业分工及劳资矛盾带来的“异化”现象使人与世界的关系陷于全面的紧张与冲突,科技主义对自然的无限度征夺破坏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和谐,而当代存在主义“他人即地狱”的说法,又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得过于阴暗与狭窄;这一切都给当代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笼罩了浓重的阴影。而宋明理学人格美育思想所崇尚的“浑然与天为一”的宇宙境界、“性帅天地”的宇宙意识、“民胞物与”的宇宙情怀,有助于当代人类保持更宽阔的胸怀和高远的境界,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

——潘立勇《宋明理学的人格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1)据材料一,概括程朱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三,概括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022-07-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监察范围宽泛,如汉初的《监御史九条》中,监察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非所当服者等。弹奏对象既可纠弹“官非其人”,也可议奏言“政非其理”。据统计,清代科道官共上奏疏687篇,其中弹劾之疏约占30%,言事之疏约占70%,许多事项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一般事务。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劾”,还有“举(荐)”,其功能是罚赏俱有。此外,古代监察在违法犯罪发生之前就介入“事前监察”。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同时,他主张监察权是由国民大会授予的,必须对国民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主张建立立法、行政、司法、考选和纠察“五权分立”的政府架构。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摘编自王晓天《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监察权”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5年科举废除,政府在各地兴建劝学所,发动士绅兴建新学堂。1906年,清政府正式奏准劝学章程,“责成各村学堂董事查明本地不在祀典庙宇乡社,可租赁为学堂之用”,筹款办法有迎神赛会演剧之存款可以充当学费等语。庙产兴学运动大规模兴起。庙产兴学期间,虽然民间一直存在某些敌对情绪和行为,但这一政策的推行保障了在经费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地方兴学的顺利开展。以江苏吴县、江都、高邮、南通、邳县、阜宁六地为例,各地寺庙用作兴学之用的比例分别为67.8%、50%、78%、100%、30.9%、71%。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此间兴建的大量学堂,本身便是对乡村陋习的一种冲击,同时它们还为乡村移风易俗的进一步深度拓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赵立霞《清末庙产兴学与移风易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庙产兴学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庙产兴学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一大主题,中国历代王朝也都十分重视对地方和边疆的治理与管辖。

材料一 在传统中国,边疆是尚未或者正在驯化中的地方,边疆问题其实是央地关系的次生形态。从唐至宋,我们看到了两种边疆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它们的实施结果。一种是唐代的藩镇模式。藩镇节度使本来是中央派出的边防统兵官,后来势力膨胀,引发了安史之乱。在唐朝之后的宋朝,对藩镇模式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解决方案是建立了一个极端的分权模式。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材料二


元朝形势图

材料三 “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宋朝边疆治理采取“分权模式”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模式对宋朝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2)观察《元朝形势图》,指出元朝为维护疆域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地方治理和边疆管辖对今天的启示。
2022-11-15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魏晋时期,凭借波斯和中亚商人的转运,中国与罗马帝国之间形成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贸易通道。唐朝时,丝绸、瓷器、珠宝、香料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宋代,由于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隔,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贸易的主要对象除了阿拉伯帝国,还有一些东南亚国家。对外出口以五金、丝绸和瓷器等手工业品为主,尤其是瓷器贸易大量兴起。进口商品则以香料、珊瑚、玛瑙、象牙等奢侈品为主。在丝绸之路发展史中,法国学者认为,来自阿拉伯的商队要比来自中国的多,因为他们需要中国商品,而中国则可以离得开他们。

材料二   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下表所示。

观点内容
学者1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途径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学者2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
学者3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者4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

——摘编自耿昇《丝绸之路研究在中国》

材料三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商品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四位学者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分析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商道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8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西汉在民族关系上主要采取和抚四夷,特别是与强大的匈奴实行“和亲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境的安宁。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增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强有力措施。

——摘编自汪高鑫《两汉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材料二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隋唐的民族政策表现得较为开明。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还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事务,并可世袭。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宋朝十分重视对西南地区的经营管理。宋代是广西历史上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但是由于广西区内的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发展速度较慢,同时,区内不同地方的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宋王朝对广西境内不同地区的治理策略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调整。在桂西北地区,宋王朝主要采用“以夷制夷的治理方法,通过设置羁縻州、县、峒来管理地方。

——摘编自韦负《论宋王朝治理桂西北民族地区的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变化以及汉朝边疆治理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在桂西北采取“以夷制夷”治理方法的原因,并分析治理西南边疆的影响。
9 . 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宰相制度的特点。
(3)概括材料三反映出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淝水之战后,东晋政权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南朝宋高祖刘裕在掌握朝政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东晋时期,中央和州、郡的大权一直掌握在王、谢、庾、桓四大家族手中,选拔官吏,主要依据门第,选出的官吏多是无才无识之辈。刘裕掌权后,要求按照九品中正制初置时的精神选拔人才,他重用出身“寒微”的人,如刘穆之、檀道济、王镇恶、赵伦之等。他罢免或处死了许多士族或皇族出身的贪官污吏。他的亲信、功臣中有“骄纵贪侈,不恤政事”的,他也严厉惩罚,甚至处死。他下令严禁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规定租税、徭役,都以现存户口为准。他还敦崇学艺,修建庠序(地方学校),选备儒官,弘振国学。刘裕死后,其子刘义隆继续实行他的政策。由于刘裕父子的改革,宋初的政治比较稳定,社会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刘义隆在位的30年左右用元嘉做年号,因而历史上称之为“元嘉之治”。

——摘编自《宋书·武帝本纪》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裕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裕改革的意义。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