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清政府与后人/学者对《南京条约》部分内容的认识

条款清政府后人/学者
政治1宣布结束战争清大皇帝与洋妇平等条款
3.割香港岛并列;不平等条款不平等条款
7.租赁房屋防止华夷杂处滋事“国中之国”
8领事裁判权主动提出、避免
麻烦、免于纠纷
破坏司法主权
9.片面最惠国待遇丧失更多主权
10.英舰进入通商口岸合情合理领海主权的被剥夺
经济2.五口通商不易防范既有损害又有机会
4.废除公行制度商贸管理难度加大政府财政收入人增
5.赔款不平等条款不平等条款
6.协定关税不降反升的好事丧失关税主权

史料二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①。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②。

——梁启超

戊戌变法实开中国近代改革之先河,冲击封建桎梏③,刷新风气,启示后人,功不可没。

——摘编自马立诚《历史的拐点》


(1)清政府与后人/学者产生认识上的差异的着眼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何保留?如何认识史料②③的观点?
2022-09-2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的实践中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在树立良好形象的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不同群体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抗日根据地内陕甘宁边区民众军民齐心协力抗击侵略者,除了参军外,在支前、拥军、锄奸等其他活动中,根据地群众也积极参与,“甚至连妇女、儿童都站岗放哨”。根据地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很高,1937年陕甘宁边区选举中,参加选举的选民占到了选民总数的80%;晋察冀根据地参选率更高,参选民众占到了选民总数的80%以上;中心区更是达到了90%;游击区也达到了70%
国统区民众积极抗战,作战英勇,战绩卓越,顾全抗日大局,胸襟宽广;坚决抗日,政治民主,关注民生;中共清廉勤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与旧中国政党和官员截然不同,与国民党形成鲜明的反差,获得了全国各界的好评
国际人士美国记者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发表后,西方记者和美军观察组先后访问延安并都对中共作出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稳定亚太地区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共领导的根据地政治修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重要力量;国民党已经丧失了民心,中国共产党才代表中国的未来。中国共产党被国际社会广泛认知,并且受到普遍赞誉和好评,引起了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一些国家政府的重视,中共以“抗战、民主、进步”和充满健康活力的形象走向了世界

——摘编自李东朗、罗微《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构建》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何会引发广泛的关注。
2022-09-09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希腊行星天文学不是历算家工作的积累,而是按照柏拉图为其确立的目标来推演的;希腊物理、生物学更非技术经验的总汇,而是亚里士多德思想体系扩张的结果。这从侧面说明(     
A.希腊哲学的范围广B.希腊哲学的理性化
C.希腊科学的人文性D.希腊科学的应用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一种理论,“单一行政官”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时期。里根政府的律师团队使用与总统职责有关的宪法语言,如第二条   “授予”、“宣誓”和“注意”条款,为“单一行政官”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首先,总统在宪法第二条   中被“授予”行政权力,但没做限制。“宣誓”条款是有争议的,因为对于“单一行政官”概念的支持者来说,它为总统提供了通过决定是否执行法律来评估法律合宪性的能力;其次,总统作为唯一直接对投票公众负责的行政部门官员,必须“注意”对法律的忠实执行。里根革命的两条战线之一的法律战线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总统必须被允许在管理国家和发挥领导作用方面拥有强有力的力量”。

——摘编自高海龙《“单一行政官”理论与美国总统权力的扩张》

材料二   美国宪法在确定府会关系的法理基础时,特定的宪法技术处理为府会关系的制度变迁提供了特定的轨道。从宪法设计的技术角度来看,国会的权力是明示的和列举的权力,国会所应享有的每一权力条款都非常清晰。相反,宪法关于总统权力的规定是模糊的和不确定的,尤其是行政裁量权赋予总统权力以极大发展空间,仅仅模糊地说“合众国的行政权赋予总统”,至于行政权的确切涵义是什么,如何行使行政权,行政权的边界如何,宪法都未作详细说明。这一技术处理使得总统的责任极其广泛,与责任相关的权力如影随形。

——摘编自赵可金《现代总统制中的后现代总统一美国总统权力的扩张及其制度制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总统权力发展的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总统权力发展的影响。
5 . 随着欧盟成员国逐渐增多,各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性逐渐显露,各国的民族认同感在逐渐增强,欧盟内部的共性减少,对各自利益诉求的多样性使欧盟内部局势渐趋复杂,一些成员国对欧盟整体的共同利益和目标产生了非议。这表明欧洲(     
A.已联合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B.民族利益分歧阻碍了一体化
C.联合只停留在经济政治领域D.一体化缺乏共同的文化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1年11月,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兰西军”以盟国的名义宣布原法国委任统治地黎巴嫩和叙利亚独立。英国起初反对法军的做法,但后来也仿效法国,于1946年给予约旦以独立权力。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B.殖民体系瓦解的趋势
C.美苏两极格局的出现D.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
7 . 1830年7月,法国发生不流血政变,“公民国王”路易·菲利普被推上王位。两年后,英国议会通过《1832年改革法案》,旨在按人口重新分配议会席位,赋予中产阶级纳税人投票权。上述现象反映出英法(     
A.公民选举权扩大B.议会改革成效显著
C.民主政治的发展D.君主制度走向衰亡
2022-09-07更新 | 454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在世界民族国家发展史上,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的集中化与理性化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国家的构建”强化了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
B.“绝对主义国家”在中世纪与城市自治冲突较大
C.“西欧传统国家”下王权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
D.“近代民族国家”意味着对封建王权的逐渐背弃
2022-09-07更新 | 1299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中说道“社会主义到底什么样,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认识到的必然王国”,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据此可知,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关键是(     
A.改革开放、敢干敢闯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和平发展、合作共赢D.独立自主、科技创新
10 . 清代雍正帝曾说:“我皇考圣祖仁皇帝,德符元化,悟彻性天,自羲农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应运而承。”乾隆也说:“当皇朝圣祖仁皇帝甲子之岁……鼎新庙貌,崇敬诚切,瑞应章显。”这些言论旨在(     
A.提升明朝遗老社会地位B.敞开知识分子入仕渠道
C.构建清帝良好道统形象D.强调清廷统治的合法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