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旉是一位云游于江苏一带自耕自足的道教学者。他严厉批评了当时士大夫耻以农学的行为,指出:“士大夫每以耕桑之事为细民之业,孔门所不学”。他的《农书》“成于绍兴十九年”,他说“是书也,非苟知之,盖尝允蹈之,确乎能其事,乃著其说以示人”。这是我国最早对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传统农业知识与技术总结和概括的农业著作,其中也夹杂着一些道教神秘主义的内容,如“祈祷巫祝”等。

——摘编自贺耀敏《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材料二   宋元农学四大农书之中元有其三。《农桑辑要》是元政府“大司农司”组织人力遍求古今农书编写的。王祯编写的《王祯农书》由“元帝刻行”,综合黄河流域旱地耕作和南方水田耕作的生产实践和技术经验写成,并“屡屡提到南北操作方法的异同”。维吾尔族人鲁明善在任职太平路总管时,编写了《农桑衣食撮要》,该书包含有西北少数民族的一些农事活动情况。

——摘编自杜石然《论元代科学技术和元代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旉撰成《农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与陈旉《农书》相比,指出元代农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有利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河南地区自然灾害基本数据统计

年号大水和
特大水灾
大旱和
特大旱灾
地震冰雹蝗灾总计年数大水灾
出现频率
大旱灾
出现频率
顺治84611332182.34.5
康熙1815812760613.44.1
雍正4127133.3
乾隆11835633605.57.5
嘉庆3282328258.312.5
道光4466323307.77.5
咸丰13481111
同治21328136.513
光绪9589738343.86.8
总计59403952372372654.46.5

清代河南地区受灾州县数和年平均受灾州县数


材料二 从1941年开始,地处中原的河南就开始出现旱情。民国十七年,作为当时执政的国民政府规定:“凡地方偏灾,有省政府办理急赈。”为了减轻灾民负担,在1942年的秋收,政府一次即减免五六个专区公粮45000石。1942年,河南省府制定了7项救灾方针,规定“宽筹经费,使之足以适应救灾之需要,并使款不虚糜”,并“采购大批粮食,运济灾黎”。豫省府电陕、鄂、皖等丰收省份,各本救灾恤邻之旨,对豫民入境赐予安置;经商议由中国农民银行拨给河南麦种贷款,并将用于修建龙门林场的经费转移到购买油菜种子,帮助农民恢复生产。为破除迷信,国民政府片于治蝗进行宣传,并特意组织防疫队分往各机关及各乡村巡回注射。民间力量也纷纷投入到救灾热潮中,建立救济会、收容所。

——摘编自肖宁《政权分立中的灾荒救济―1941-1944年河南救荒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河南自然灾害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国民政府在河南救荒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清政府和国民政府对河南的自然灾害及救荒措施谈谈你的认识。
3 .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考古大发现的时代,一大批距今四五千年的重要史前遗存,如辽西红山文化的祭坛、山西襄汾陶寺史前墓地、山东大坟口文化刻符陶器、良渚文化大型祭坛与大型墓葬相继被发现。这些史前遗存的发现(     
A.可用于研究北方早期国家的形态B.说明早期文明具有继承性特征
C.表明奴隶制经济已经走向了繁荣D.折射了新石器时代灿烂的文明
4 . 1789年-1984年,美国总统否决国会法案2410次;国会成功否决总统议案96次;最高法院裁定国会法案违宪102次;国会拒绝批准最高法院的法官任命27次。材料表明美国
A.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B.总统行政大权日益膨胀
C.分权制衡机制落实运行D.联邦制下社会弊端严重
2022-05-09更新 | 87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翻译西方书籍的部分统计情况

年代翻译书籍概况翻译书籍
数量
翻译书籍
年平均数
1843-1860年译书主要介绍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历史、 经济等方面知识,译书以西人为主,少量中国知识分子参与其中。1056
1861-1900年上海成为译书的中心,哲学社会科学123种,自然科学162种,应用科学225种。中西译书机构共存并进,有西方教会、中国政府和民办系统。55514
1901-1911年翻译日文书成为输入西学的主要部分。以1902年至1904年为例,3年共译西书533种,其中日文书独占60%。社会科学比重加大,共译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学等社会科学书籍占总数的61%。 中国知识分子成为译书的主体。1599145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中国翻译西方书籍的信息,并加以简要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永乐六年,浡泥(今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国王携王后来朝;永乐九年,满剌加国王率540余人来朝;东非的木骨都束和木剌哇,在永乐十四年至二十一年,三次派遣使节来朝,所有这些来访都受到了明成祖的高规格款待。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A.范围涉及亚非拉等区域B.加深了明朝财政负担
C.宣示了和平交往的意愿D.开创了中国朝贡外交
7 . 下图所反映的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差距加大
B.资产阶级革命后人们对理性时代感到失望
C.法国大革命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
D.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痛苦与绝望,精神空虚
2022-03-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罗斯托提出的经济增长的阶段理论(部分)。

传统社会阶段生产率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社会特有的地主佃户关系和等级制度难以超越;尚未建立统一巩固的中央集权政府,还不具备法律、金融、教育、社会基础设施等现代化产业必需的各种条件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近代科学知识开始在工业生产和农业革命中发挥作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剩余产品增多,储蓄的欲望提高。金融机构开始出现,为资本的循环和积累创造条件。
起飞阶段以产业革命的先决条件为基础,兴办了大规模的工业制造业,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从农业转移到工业的资本和劳动力进一步支援了工业化。
成熟阶段由于现代工业技术日趋实用化,工业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产业重心不再是起飞期的纺织业和铁路运输业等旧的主导部门,而是被这些产业诱发而壮大起来的钢铁、机械、化学等“重化工业”,产业之间对中间产品需要的相互联系迅速增加。

——摘编自(美)罗斯托《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现代经济的起源》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经济增长的阶段理论进行探讨。(说明:可以肯定、否定或提出自己的理论,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代后期和清代前中期长三角地区急递铺(传递军政信息的基层驿传机构)数量有所增加,且主要集中在松江府和苏州府嘉定一带(今上海境内)。该现象反映了当时
A.邮驿体系日臻完善B.加强海防建设的需要
C.不断加强中央集权D.交通运输方式的变革
2022-01-27更新 | 307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2至1953年国家粮食收支出现20亿公斤赤字,陈云当时估计,粮食不充足将成为中国较长时期的一个基本状况。为应对这一状况,中共中央
A.将农村经济纳入国家计划体制B.着力加快农村政权建设
C.注重密切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D.继续推进土地改革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