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94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为基于实物指标测算的新中国前三十年农业、工业、商贸流通业、经济总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该图可以用于说明新中国前三十年(       

A.经济建设领域存在“左”倾错误B.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C.为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物质基础D.建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2024-06-0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50年9月上海市第一届劳动模范大会表彰“在生产节约、技术发明、护厂抢修、支援前线、恢复工厂企业等方面有特殊物绩者”。此举旨奋(     
A.弘扬中华美德B.推进一化三改C.重构社会秩序D.巩固工农联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32年,我国将“纪念日和国耻痛史”“中华民国开国史”“不平等条约”等重要内容编入小学社会课程标准:1936年又增加了“我国历代疆土的变迁和现状”等内容。这些内容的编写(     
A.构建了国家课程标难体系B.推送了边疆史地的研究
C.体现了民族危机的紧迫性D.培育了国民的社会意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隋朝京畿区变化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与西汉相比隋朝京畿区的整体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4-06-0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南地区位置图

中国西南地区紧邻南亚和东南亚,与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是不同民族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系的交汇点。其由众多山脉、高原、河流和湖泊组成。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和秦岭山脉等山脉交汇于此,形成壮丽的山峰和峡谷,蕴含了丰富的水力、矿产、动植物、地热等资源。这些地理特征不仅影响了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也塑造了不同民族群体的定居模式和生活方式。高山地区多以农牧业为主,而低地和盆地则适合农业和贸易发展。

——摘编自方守永《西南边疆历史时期的少数民族关系及其对地区稳定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   秦汉至建国后西南地区发展史

时期

西南地区发展情况

秦汉至蜀汉

秦代开发了四川,汉代打通西南夷。许多不同族群的原住民各自独立生活。

唐代

设置剑南节度使,中央没有充分掌控;吐蕃、南诏政权深入,并容纳汉族移民。西南中国一方面自成局面,另一方面与中原地区的关系比较密切。

明清

一方面延续着过去的土可制度,另一方面又不断改土归流,逐渐将原本汉人不多的西南部,转化为交通要道上几乎由汉人占满,只有山地和谷地留给土著居民的局面。大力推进以儒学教育为中心的文化教育活动。

抗战

国民政府组织高校、工业内迁,“高端移民”进入云贵,同时在云南布置重兵,借由滇缅公路为抗战中国“输血”,西南转而走向中国主体文化的一部分。

建国后

三线建设将诸多产业和国防设施迁入西南。高铁路线的铺设和互联网的普及,更是打造了地理空间和数据空间的连通,西南部不再是崇山峻岭中自成一局的地区。以尊重民族文化为基础,不断增进对集体、民族、国家的认同。

——摘编自许倬云:《经纬华夏》,第219-223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历代中央政府治理西南地区面临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说明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治理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央政府经略西南地区体现的治国理念。
2024-06-0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6 . 下列图片反映的文明成果应属于(       

A.中古欧洲文明B.中古亚洲文明C.古代非洲文明D.古代美洲文明
2024-06-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左衽和右衽的设计区别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沿革,不仅仅是服饰的差异,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诠释。下图契丹及着装方式的变迁折射出辽朝(     

A.效仿中原的制度倾向B.分化高压的民族政策C.民族交融的社会特征D.蕃汉分治的统治思想
2024-06-0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8 . 以下两图反映了中古时期的日本具有同西欧较为相似的社会形态,对两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都存在责权对等的主从关系B.都以封建小农经济作为经济基础
C.都通过层层分封强化了专制D.君主都掌握着实际上的最高权力
2024-06-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按明朝体制,嗣君登极后,辑先朝实录。《明实录》史料来源于《起居注》等原始档案以及皇帝诏令、官员上巯、文集等资料。《明实录》史官们对于这些材料的处理方式,既有原文照录,也有删减增进,还有改写润色。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颁布诏书,宣布开设科举考试,这份诏书被称为《开科举诏》,《明太祖实录》载有这份诏书。这份诏书出自儒士王祎之手,所以其文集《王忠文集》也收录有这份诏书。下面是两份诏书的节录对比(下划线是主要不同之处)。

《王忠文集》
朕闻成周之剑,取才于贡士,故贤者在职,而其民有士君子之行,是以风淳俗美,因易为治,而教化彰显也……今朕统一中国,外抚四夷,方与斯民共享升平之治,所虑官非其人,有伤吾民,愿得贤人君子而用之。特设科举以起怀才抱道之士,务在经明行修、博通古今、文质得中、名实相称……采有才学出众者,待以显耀,佼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选,敢有游食奔竞之徒,坐以重罪,以称朕责实求贤之意。
《明太祖实录》   
朕闻成周之制,取才于贡士,故贤者在职,而其民有士君子之行,是以风淳俗美,国易为治,而教化彰显也……今朕统一华夷:方与斯民共享升平之治,所虑官非其人,有殃吾民,愿得贤人君子而用之。特设料举以起怀才抱道之士,务在经明行修、博通古今、文质得中、名实相称……果有才学出众者,待以显握,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选。彼游食奔竞之徒,自然易行。

——摘编自刘小龙《〈明实录〉科举史料价值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份史料下划线处的不同之处予以解释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与夏商两代君主着力强化自身的军事实力以威慑诸侯的军事政策不同,西周军事制度的核心是通过政治或宗法手段控制、限制地方诸侯的军事实力。这一变化(     
A.深受儒家仁政思想影响B.强化了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C.导致礼崩乐坏局面出现D.巩固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