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1923—1932年间,日本作家村松梢风(以下简称“村松”)曾多次到访中国。1924年他发表的小说《魔都》,不经意间发明了“魔都”这一上海的代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3年村松首次抵沪后的撰文中,上海洋人遍地,有着“斑斓多彩的颜色,喧嚣鼎沸的人声”,繁华超过东京;但“踏进它的内部”便能发现此地“猖獗着所有的犯罪行为”。

1.材料一描述的上海都市景象,其出现时间当不早于(     )(单选)
A.清军入关B.康乾盛世C.上海开埠D.抗战爆发

材料二   日本人在沪所办报纸《大陆新报》从1943年7月起举办以“归还租界与今后的上海”为题的系列研讨。其中讨论的题目有“再建上海的觉悟——一扫‘魔都’的恶名”等。20世纪中叶以后,上海“魔都”一称逐渐销声匿迹。

材料三   “魔都”一词至20世纪80年代又逐渐重新回归公众舆论视野,如1986年日本方面出版《上海魔都文学》,90年代推出相关动画剧集中亦称上海为“魔都”等,都表现出了对“魔都”一词的“再用”。21世纪初,“魔都”一词开始在中文互联网上流行。

材料四   学者熊月之在《魔都上海的魔力与魔性》一书中认为:“魔都”的魔力,即上海行为文化,包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魔性,即观念文化或曰精神文化。同时,“魔都”上海这一国际都市的形成,也不是人为事先设计、规划的结果,而是在社会演进中逐渐形成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材料四关于“魔都”内涵及其变迁的论述?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中国的红色革命始于嘉兴的一条船,这条船到过井冈山,到过遵义,到过泸定桥,从辽沈划到了平津,从西柏坡划到了天安门,最终染红了整个中国。

1.将下列历史事件与其意义相匹配。(     
A.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新中国成立
事件意义
(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3)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双选)
A.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D.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是在(     )(单选)
A.中共三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古田会议
4.从中心城市暴动到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变化。这个变化始于(     )(单选)
A.中共二大上海召开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D.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
5.抗日战争时期,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一篇演讲,论证了上述认识的错误,这篇演讲是(     )(单选)
A.《论联合政府》B.《论持久战》
C.《论十大关系》D.《论人民民主专政》
6.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八路军取得的军事胜利有(     )(双选)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
7.解放战争中基本上摧毁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的是(     )(单选)
A.孟良崮战役胜利B.千里跃进大别山
C.战略决战的胜利D.百万雄师过大江
8.它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的临时宪法”。“它”是指(     )(单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2023年7月,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长安,不止是诗歌家园,古都遗存,更是中国重要历史发展进程的亲历者。

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就有了早期的文化遗存——半坡遗址。与其他许多文化遗存一起,奠定了中国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1.半坡遗址中,典型器物和主要栽培作物为(     )(双选)
A.彩绘陶器B.蛋壳陶C.稻D.粟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定都镐京(今西安)。青铜器何尊铭文中记载了此事,并成为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西周创造了新的统治模式。

西汉定都长安,随着张骞通西域,这也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学者评论,中“尽管西汉王朝和早期罗马帝国之间存在着时间差,但从历史发展阶段和地位来看,它们旗鼓相当,同样在世界历史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记”。

2.西周的统治模式为(     )(双选)
A.宗法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皇帝制

东晋时□□从这里西行至天竺取经,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佛教在中国逐渐完成了本土化。

唐朝是长安城巅峰时期,它见证了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交流交往规模的扩大,也见证了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化繁荣时期。

3.从以下人物中选择合适的一项填入“□□”中(     )(单选)
A.玄奘B.空海C.鉴真D.法显
4.请选择合适的史实填入对应的方框。(     )(填选字母)
A.顾恺之《洛神赋图》             B.新罗、日本大量留学生来华       C.孙思邈《千金方》
D.设西域都护府                    E.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F.鉴真东渡
对外交往扩大民族交融深入文化成果丰厚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高二的小明在学习强国APP上浏览文章时,看到习总书记在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的开幕式演讲,他摘录了一段金句:“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的交往。”

1.小明打开笔记本整理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相关的人物及事迹,帮他一起完成配对。(涂字母)
(1)哥伦布                         A.推行改革开放
(2)张骞                            B.启航工业革命
(3)瓦特                            C.领导古巴革命
(4)邓小平                         D.发现美洲大陆
(5)卡斯特罗                      E.沟通西域各国
2.小明整理完笔记后拿给同桌看,同桌认为张骞不应出现在这个专题里。小明却坚持张骞可以放在这个专题内。你更赞同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小明在和同桌讨论后,又找到老师询问如何完善这份专题。老师建议他加入一些具体史料以增加专题的科学性与严谨度。小明借来高三学长的历史选必教材,摘录了这样一段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工业、农业等部门的生产效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3.根据材料,帮助小明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
4.小明将整理好的史料拿给老师看。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小明所选史料是否妥当?谈谈你的看法。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课后,等级班学生对“近代中国政治转轨”专题颇感兴趣,并尝试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环节一:借助时间轴简单梳理近代中国大事记

材料一:

A.八国联军侵华 B.洋务运动开启 C.戊戌变法改制 D.辛亥革命爆发

1.将上述字母所示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对应的横线处。(填涂字母)   
____; ②____; ④_____; ③_____

环节二:补充19世纪50至60年代的史料

材料二:自广西用兵以来,奏报军饷及各省截流筹解,已至二千九百六十三万两,各省地丁、盐课以及关税、捐输,无不日形支绌。

——(清)《文宗实录》卷97

自军兴以来,各省丁潜等款,纷纷奏留,供本省军需,于是户部之权日轻,疆臣之权日重。

—— (清)曾国藩《江西牙厘请照旧经收折》(1864 年)

注:《文宗实录》起自道光三十年(1850) 正月,止于咸丰十一年(1861) 七月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出现怎样的现象?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分析导致此现象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以日期命名时事,是历史概念的重要来源,镌刻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以下是小黄同学在搜集“历史上的今天”相关资料时,找到一些以日期命名的史事:

①“八·一三事变”   ②“七七事变”   ③“九·一八事变”   ④“一二·九运动”

1.请按照发生时的时序先后,对上述史事排序(     )(单选)
A.③①②④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③①④②
2.请将下列历史评说与史事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A. “八·一三事变” B. “七七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一二·九运动”
(1)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2)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4)国民政府奋起反抗,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3.请依据以上史事提炼一个主题

自邮票问世以来,举凡政治的、经济的、科学的、文化的、军事的重大事件等,几乎在邮票上都有反映,故人们称邮票是“连续不断的历史记录”和“微型博物馆”,在历史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以下是小黄同学收集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发行的三枚邮票。

4.请指出上述纪念邮票中的“双十节”、“八一五”和“双十二”分别代表的历史事件。
5.请依据邮票上的日期或主题,判断上述三枚邮票发行的具体年份。
① A.1945年                 B. 1946年                 C. 1948年                 D. 1949年
② A.1945年                 B. 1946年                 C. 1948年                 D. 1949年
③ A.1945年                 B. 1946年                 C. 1948年                 D. 1949年
6.请提炼三枚邮票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7.完成时间轴的填写:_____(本题等级考考生不做)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学习英国工业革命,可以从集证辨据入手,进而深入理解,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1.若要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以上三则材料中哪些是原始史料,哪些是非原始史料?(填写字母)
2.以上三则史料分别呈现了英国工业革命的三个面相,请予以一一指出。
3.如下图为19世纪初英国的一幅漫画:科学家法拉第捏住鼻息,神情无奈地递给“泰晤士老爹”一张白纸,用来检测河水的不透明度,河水中漂浮着各种牲畜的尸体。漫画作者意在(     )(单选)

A.弘扬科学精神B.推崇田园生活
C.反思工业文明D.抨击等级制度
4.图B 为英国著名的讽刺漫画杂志《PUNCH》1858 年 7 月 10 日刊登的一幅题为“沉默的强盗”的漫画,画面为一具骷髅在泰晤士河上划船,船旁漂浮的是鱼和动物的尸体。在画题下还有一行文字:“Your MONEY or Your LIFE!”。该漫画反映了作者对英国工业革命怎样的看法?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小鑫在阅读历史杂志时看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来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系。” 小鑫试图进行进一步探究“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1.针对“统一”,小鑫知道中国古代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是(     )(单选)
A.周朝B.秦朝C.汉朝D.唐朝
2.中国文化中很多成语往往都涉及到历史典故。小鑫在探究“走马观花”、   “金榜题名”这些成语时,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关(     )(单选)
A.察举制B.三省六部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3.小鑫认为,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也来自于源远流长的学术文化。小鑫制作了一条时间轴,请帮助他完成相应时空的配对 (相应序号填写字母)
A.程朱理学                  B.心学                    C.孔子
D.《黄帝内经》            E.韩非                    F.《农书》

4.如果从“多源”角度来看,小鑫认为中华民族是经过长期民族交流、融合而形成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过一次较为深入的民族融合进程,按照小鑫的格式协助他完成资料卡
事件名称(全称):①____
措施:1.自平城迁都至②____;2.鼓励胡汉通婚;3.改汉姓、说汉语……
影响:促进了北魏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③____。
举一反三——列举一件我国古代促进民族交流交往的史事:1.汉朝昭君出塞;2.④____;3……
5.根据探究,小鑫认为“多源和一统的格局,此二者铸就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从“多源”和“一统”的角度出发,谈谈你对小鑫所得结论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67页

材料二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9世纪30年代考察了工业革命中的英国曼彻斯特(棉纺织业中心)后,留下精彩评论:“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这里人性获得了最为充分也最为野蛮的发展;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文明之人却几乎沦回野蛮人的境地。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的黄金”。

(1)完成以下展板内容。

(2)托克维尔对工业革命时的曼彻斯特有什么印象?举例文中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文明兴盛”的看法。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思想解放中产生代表人物,社会变革造就领袖人物并形成重要成果。

材料一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 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完了。

材料二   在这个国度(“黄金国”)里,人们自由自在,丰衣足食,既不会遭受迫害,又无牢狱之虞,这里有高耸入云的现代化建筑,也有摆满数学和物理实验仪器的科学馆。国王英明有作为,民众和睦相处。

材料三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1)请完成以下表格(每空填一项即可)
代表人物领袖人物重要成果
文艺复兴但丁英国革命克伦威尔《②》
宗教改革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 ③ 宣言》
启蒙运动洛克法国大革命罗伯斯庇尔《 ④ 宣言》
美国内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请判断材料主张各出自哪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并分别概括他的政治主张。
(3)启蒙运动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请写出启蒙运动的影响。
(4)对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你怎么看?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