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图分别具1535年和1558年茁国诺福古郡庄尻财产分布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的影响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宗教改革的推动D.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2 . 如图所示为战国时期部分人物的活动事迹,据表可知
人物国别活动事迹
子夏晋国人孔子弟子,做过崇尚儒学的魏文侯的老师
李悝魏国人子夏弟子,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
乐羊宋国人魏国国相的门客,后成为魏国名将
吴起卫国人弃儒学兵,指挥魏军屡次败秦,被视为兵家代表人物

A.社会主流思想变化迅速B.儒学成为各家思想来源
C.百家争鸣中有共通之处D.魏国注重招揽各方人才
2022-04-16更新 | 375次组卷 | 10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安史之乱平定前后,朝廷内充满着对“贰臣”的同情,舆论把主张严惩逆官员的崔器视为酷吏。而清人赵翼说:“堂堂大一统之朝,食禄受官,一旦贼至,即甘心从贼,此而不诛,国法安在?”这种变化反映了
A.唐代意识形态管控松弛B.清代品评人物的标准苛刻
C.理学对纲常观念的强化D.明清时期进步思潮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文人画获得了突出发展,几乎占了画坛的绝对统治地位,又对今天的“中国画”产生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中国诗、书、画、印的关系,有外在的,还有内在的。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绪,不趋附大众审美要求,借绘画以示高雅,表现闲情逸趣,强调人品画品统一。文人画要求画家要有诗的修养,书法的修养,还要有篆刻的修养。中国画之所以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绘画不同,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文人画的出现,可以说在中国绘画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起了质的变化,它不仅仅有“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还起到陶冶人性情的作用,审美的范围也扩展了。

——据林木著《明清文人画》等

材料二所谓文艺复兴,就是“重加革新”这个意思,也就是说笼罩在中世纪阴郁沉滞的气氛中的社会,重新呈现出面目一新的景象。所谓商人是具有自由精神的人。王公贵族和骑士注重规律、节制和服从,而商人市民则注重自由竞争。他们富有进取精神,是活跃的,而且喜欢变化。在中世纪,不论宗教、道德,还是艺术,都是保守、严格、贫乏的。到十四世纪以后,一种明朗欢快的气氛来到了。绘画也一样,在商人们的自由主义中产生的新艺术,构图富于变化,色彩明朗,线条生动活泼,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市民的欢迎。画家们只要是画了非常出色的画,就可以压倒别的画家,而且遵循自己个性的人作起画来更能得心应手。他们有意无意地开始注重个性和独创,因为自由竞争,画家也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绘画朝着商品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据(日)相良德二著《西洋绘画史话》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文人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文人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绘画创作的认识。
5 . 唐诗中关于女性服饰色彩的描写浓艳丰丽,如“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等。宋词的描写则浅淡雅致,如“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等。造成宋代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风气的开放B.商品经济的发展C.外来文化的推动D.理学思想的影响
6 . 从泰勒斯的“水是万物之源”,到普罗塔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再到《圣经》的训喻“人类要管理海中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这种变化反映出(     
A.人类理性力量的觉醒发展B.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C.宗教信仰的影响日趋重要D.古典人文精神逐渐衰落
2022-02-26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教育部在1953年停办大部分师范院校英语系,俄语成了我国的第一外语。1964年国务院外语规划小组,首次提出在外语教育中以英语为主。1979年,教育部要求大力发展英语教育同时注意日、法、德等外语的比例。外语教育语种的变化(  )
A.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B.助推国民教育体系建立
C.受国内外形势变化影响D.是教育面向世界的体现
2022-02-1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严复(1854年-1921年),1877年,严复作为首批清朝海军留学生之一,前往英国学习先进的海军技术。当时,英国处于发展的全盛时期。其先进的文化理念、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对严复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认为不能单单只学习技术。而应以更深刻的视角看待民族救亡问题。此后,严复废寝忘食地探索西方资本主义各个领域的思想学说,寻找西方列强富强的根原。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覆灭的惨剧深深刺痛了严复,于是,他开始翻译和介绍西方的先进思想,著书立说意图唤醒沉睡的国人。1897年,严复空成了其译著《天演论》,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了浪潮。严复翻译《天演论》并非为阐释生物学领域的进化意义,而主要是出于民族救亡的目的,借助自然界的生存发展规律解释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摘编自王丽泽《严复民族救亡思想研究》

材料二   商务印书馆创建于1897年,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已任。严复翻译的大部分著作都在该馆出版。尤其是《天演论》,至1927年共印行32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当时中国人“开眼看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商务印书馆还非常重视教科书的出版。虽然当时还是清朝,但在这些教学作品中无一“忠”或“君”字,而是体现出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这无疑促进了观念的极大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助产”和保卫了辛亥革命。商务印书馆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如蔡元培、叶圣陶等都曾在这里工作。

——摘编自张守涛《那时的商务印书馆》


(1)据材料一,阐述严复救亡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该变化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留学生及出版机构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9 . 1922年,近代学者钱玄同在日记中回顾了自己20年来的思想变化(内容见下图)。该日记
A.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后社会观念的变化
B.体现了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艰辛历程
C.折射了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思想的影响
D.说明了作者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
2022-01-21更新 | 37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士人“无论他们是对皇权的批评还是对历史的反思,其实后人都能体验出一种来自明亡的激奋和悲怆”。该学者意在说明
A.传统儒学面临认同危机B.经济变化引发思想变迁
C.经世致用成为思想主流D.思想批判未脱传统窠臼
2022-01-20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