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8 道试题
1 . 梁启超笔下的郑和下西洋

材料1   大航海时代的记忆


材料2   对于郑和的航海,梁启超(1873年—1929年)作了这样的评论: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问题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郑和、哥伦布等人各自航海的目的。
(2)根据材料2,概括梁启超的观点。
(3)以今日之见,请从“背景与条件、动机与效果”的视角谈谈你对梁启超观点的看法。
2021-05-03更新 | 2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2 . 地方自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部落自立小总领一人,管理部落之事,各部落一议事公所,其官亦分二等:一曰西业(议会议员)。即由各部落各择一人,自理其本部之事。小事各设条例,因地制宜,大事则必遵国家律例。

——选自林则徐《四洲志》(1839年)

天子不能独治天下,任之大吏;大吏不能独治一省,任之郡守;郡守不能独治一郡,任之县令;县令不能独治一县,任之令以下各官……满百家公举一副董,满千家公举一正董,里中人各票选一人,交公所汇核,择其得举最多者当选。

——选自冯桂芬《校邠庐抗议》(1861年)

材料二   乃知其(西国)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诚能本中国乡举里选之制,参泰西投匦公举之法。

——选自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年)

是以今日之政,非西洋莫与师……然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

——选自严复《原强》(1895年)

材料三   第一条   地方自治以专办地方公益事宜,辅佐官治为主。按照定章,由地方公选合格绅民,受地方官监督办理。……城镇乡自治事宜……中小学堂、蒙养院、教育会、劝学所、宣讲所、图书馆、阅报社……改正道路、修缮道路、建筑桥梁、疏通沟渠、建筑公用房屋、路灯……改良种植牧畜及渔业、工艺厂、工业学堂、劝工厂、改良工艺、整理商业、开设市场、防护青苗、筹办水利、整理田地……救贫事业、恤嫠、保节、育婴、施衣、放粥、义仓积谷、贫民工艺、救生会、救火会、救荒、义棺义冢、保存古迹……电车、电灯、自来水……

——选自《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材料四   19121月,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又提出了各省联合,互谋自治的主张……19129月,北洋政府公布了《省议会议员选举法》,19134月公布了《省议会暂行法》,各省议会建制实现统一……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公布了《县组织法》。

——选自孙婷《清末地方自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林则徐笔下的美国通过哪一制度(方式)实现地方自治?冯桂芬借《校邠庐抗议》表达了怎样的主张?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中郑观应和严复的观点有何深入的变化?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概括城镇乡地方自治机构的主要职能。例举其三项具体的工作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谈谈你对清末地方自治的认识。
2021-05-03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早期探索民族救亡的历程中, 其思想总能紧贴时代的脉搏。

材料一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敬告青年》,载于1915 年 9 月 15 日《青年杂志》

材料二   世界上是些甚么人最有用、最贵重呢? 必有一班糊涂人说皇帝最有用、最贵重,或是说做官的、读书的最有用、最贵重。我以为他们说错了,我以为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

——《劳动者底觉悟》, 载于 1920 年 5 月 1 日《新青年》


问题:
(1)请指出陈独秀发表上述两文时,中国国内分别出现了什么新的形势?
(2)依据上述两则材料,指出陈独秀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从此后的历史看,陈独秀为自己的新认识采取了什么行动?
4 . 思潮的演进与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以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成为孕育新思潮的温床,每一次思潮的演进又为该时期社会的转型注入崭新的力量。

材料一: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孔子集千圣,等百王,参天地,赞化育,……今日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然后择西学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天演之学,将为言治者不祧之宗,达尔文真伟人哉!……经数百万年火烈水深之物竞,……彼以理气互推。此乃善恶参半,其来也既深且远如此,乃今者欲以数百年区区之人治,将有以大易乎其初。

——严复《天演论》

材料三:嗟夫!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皇汉人种革命独立万岁!中华共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

——邹容《革命军》

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写出上述四则材料所反应的思潮。
(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四中对待儒家思想态度有何区别并简要说明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思想潮流的演进。
5 . 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示的形状相貌及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映,具有多元性、历史性特点。某同学研究并梳理出德国的几种历史形象,请完成以下问题。


思想的国度

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最先爆发于德国,①是宗教改革的先驱。

1718世纪,启蒙思想在德国传播,代表人物是莱布尼茨和康德。

19世纪中期,②共同起草了③并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问题:完成下列填写
(1)①                        
战争的德国
(2)请帮助该同学完成“战争的德国”相关史实的概述。
(3)为研究这一形象,检索到下列5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作出评估说明。

(4)结合所学,简要归纳德国走上战争之路的历史原因。
????

(5)上方问号未填写德国国家形象,请根据该同学搜集的材料内容,概括其所要表达的德国国家形象。
2021-02-1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儒学兴衰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在中国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其思想内涵及社会地位也不断发生变化。


请按题意将字母填入时间轴上方的空格内。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心即理致良知C.民贵君轻D.新文化运动
E.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F.焚书坑儒G.明天理,灭人欲H.克己复礼为仁
2021-02-1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科学观”的变迁

当西方科学逐渐传入中国,中国人的“科学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材料一: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有西洋人,吾惧其挥金收拾我天下之人心,如厝火于积薪之下(注:将火苗放在柴堆之下),而祸发之无日也。…(西洋历法预测日食)即使准矣,而大清国卧榻之内,岂惯谋夺人国之西洋人鼾睡地耶!

——杨光先《不得已书》

(注:康熙年间,杨光先诬告传教士汤若望之西洋历法妖言惑众,汤若望入狱。后两人赌测日食,西洋历法精准而杨光先预测失败。杨于是写此书辩护)

材料二: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1864年)

材料三: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较之想象武断之所为,其步度诚缓,然其步步皆踏实地,不若幻想突飞者之终无寸进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杨光先看待西方历法的言论体现了其怎样的矛盾心态?
(2)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三的时代背景。并结合材料,归纳出材料中对“科学”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科学观”的变化?
2021-01-06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国歌是国家正式规定的代表本国的歌曲。近代中国,出于外交活动的需要,国歌从无到有,又随着政权的变更几度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巩金瓯》,由清政府于1911年10月4日发布上谕,颁行全国。歌词如下:

巩金瓯[ōu],承天帱[dào],民物欣凫 [fú]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 [hào],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刘锦藻撰:《清朝续文献通考》第二册,卷一百九十九﹒乐十二

材料二   近代中国第二首正式的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发布于1915年5月。歌词如下:

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

——《政府公报》第1095号,1915年5月26日

材料三   近代中国第三首正式的国歌《卿云歌》于1921年7月1日正式发布。(此歌为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应征作品,后经重新谱曲)歌词如下: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众议院汪荣宝送国歌函》,载《教育部编撰处月刊》1913年5月,第1卷第4册


(1)《巩金瓯》发布时,清政府正在进行王朝自救,这一事件是什么?
(2)《中华雄立宇宙间》问世时也引来众多批评和质疑。结合时代背景和歌词内容,分析原因。
(3)从《中华雄立宇宙间》到《卿云歌》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举造成这种变化的社会因素。
9 . 士人·精英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无论是传统士人还是现代知识精英,都要在时代洪流中作出抉择。

材料一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摘自(北宋)汪洙《神童诗》

材料二   ……科举停废,则意味着希望的破灭。四民之首的士人不再以科举为指挥棒,而是各择出路:通过留学成为上层知识分子精英,旧学即废,全国上下转而崇尚新学,留学成为读书人进阶的最好途径。然而有条件留学的知识分子毕竟还是少数,而这些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归国后往往成为上层精英,如胡适。投身实业,清朝末年,在“西潮”冲击下,“商”念来愈被提升到重要位置,与西方商战,追逐高利风行一时,很多具有传统功名的人转而投身实业,如清末状元张謇、孙家鼐。融入地方政权,成为清末自治运动的重要力量,山西士子刘大鹏。还有一部分人加入会堂,或投身于军事活动,因此传统士人的社会流向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出路更趋多样化。

——摘自何吉美《科举制的存废与清末传统士人的社会流动》

材料三   ……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代表面对接踵而来的社会危机和历史巨变,积极思考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走上历史的中心舞台……发动了一场又一场政治社会的革命……。

——摘自康冀楠《清末开封:河南省革命摇篮》


(1)材料一中的“长策”指什么?如何理解“……赚得尽白头”?
(2)“科举停度,则意味着希望的破灭”,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不同时代“他们”的抉择
10 . 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受到时势的影响。

材料一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泰西格致性理之学,源于希腊;法律政治之学,源于罗马。欧洲诸国各以其国之今文,译希腊罗马之古籍……举国习之,得以神明其法,而损益其制,故文明之效,极于今日。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梁启超游历欧洲,偶遇美国著名记者赛蒙氏。赛氏认为西方文明已经破产,需要中国文明的救拨。梁氏指出很多西方人抱有此种心理,在《欧洲心影录》中写道:(近代欧洲)因为解放的结果,种种学说都是言之有故,持之成理……从两极分头发展,愈发得速,愈冲突得剧。消灭是消灭不了,调和是调和不来,种种怀疑,种种失望都是为此。他们有句话,叫做“世纪末”……这句话的意味从广义解释,就是世界末日,文明灭绝的时候快到了。


(1)材料一中:“格致性理之学”和“法律政治之学”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一到材料二,梁启超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你认为梁启超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0-08-1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