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北魏孝文帝时,铸“太和五铢”并强力推行,仍只流通于京师洛阳一带;宣武帝铸“永平五铢”,京师及诸州镇也未能统一流通,民间交易必须用货币时,甚至出现“分截布帛,以济有无”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B.汉化改革阻碍货币流通
C.京城成为经济政治中心D.经济发展出现地域差异
3 .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材料描述的是
A.分封制的推行B.百家争鸣C.管仲改革D.商鞅变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98年,光绪帝发布“自开商埠”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并且着重强调“不准划分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清政府“自开商埠”反映出
A.近代中国自强努力的探索
B.商埠成功阻止了列强侵略
C.清末新政的经济成效有限
D.列强的经济侵略深入内地
5 . 商鞅强制推行小家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革新秦国家庭制度B.打击旧贵族势力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增殖秦国的人口
6 . 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2020-07-11更新 | 10387次组卷 | 203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北朝四史(《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所记当时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共计7188位,其中汉族4941人,约占总人数的68.72%,鲜卑族人物1737人,约占19.10%,匈奴人物215人,约占3.10%,其余氐、羌、羯、蛮、柔然、吐谷浑、杂胡和西域人共计1080人,约占9.08%”。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结束了南北对峙B.推动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儒学复兴D.导致了北人南移
2020-06-28更新 | 419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古板遵守教会教条,不在于本人善行多少,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

材料三: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四:


(1)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分析,路德倡导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该观点主要代表哪一阶级的利益?简要列举马丁·路德其他的宗教改革主张。
(3)依据材料三,你认为谁的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为什么?
(4)材料四中两位人物领导的运动对欧洲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0-06-2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对各国改革和革命的评价正确的是
改革和革命评价
A.日本明治维新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B.德意志统一清除贵族统治,确立民主共和
C.中国戊戌变法缓和国内矛盾,实现君主立宪
D.俄国十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建立现代国家
A.AB.BC.CD.D
10 . 马克思说的:“用暴力方法缩短由旧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时期的人为手段”是针对
A.明治政府的“废藩置县”措施B.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措施
C.明治政府的“文明开化”措施D.明治政府的“近代天皇”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