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3 道试题
1 . 如图是同学小王的笔记,最后来不及写上去的应该是
A.三省六部制B.行省制度C.王安石变法D.靖康之变
2021-01-18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南洋模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不同视角看孝文帝改革

某班历史社团就课堂中有关孝文帝改革展开了课外阅读与讨论。

王同学展示了自己的课外阅读,(清)赵翼《廿二史札记》的部分内容:

魏孝文帝……欲迁洛以变旧风。恐大臣不欲,乃发京师步骑百余万南伐,至洛阳…群臣…请停南伐,帝曰:“今者之举,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若不南伐,便当迁洛。”…诏迁洛之人,死者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注:北方地名)人,皆为洛阳人。又诏改国姓为元氏。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里的“魏”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个魏政权?王同学的材料说明孝文帝改革得以推进,得益于哪两个因素?

进而,王同学展示这段文字的后半段:

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


(2)王同学的这段材料,表达了作者对孝文帝改革怎样的评价?其依据是什么?

针对王同学展示文献的观点,李同学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材料进行反驳。他出示了钱穆《国史大纲》的引文:

魏孝文迁都…一则元魏政制,久已汉化,塞北荒寒,不配做新政治的中心。二则北方统一以后,若图呑并江南,则必先将首都南移。三则…一般鲜卑人,建国已逾百年,而不免暮气渐重,魏孝文实在想用迁都的政策来与他的种人以一种新刺激。孝文帝…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整体的汉化。惜乎孝文南迁五年即死。他的抱负未能舒展,鲜卑人追不上他的理想,而变乱由此起。


(3)若要有力反驳王同学第二段材料,李同学必须结合本段材料从哪些角度进行论证?

社团指导老师在听了两位同学的发言后,肯定了他们发言的合理性。同时,引导他们参看新版部编教科书对于这段历史的陈述:

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相比前面的材料,这段文字从更深刻、更广阔的视角看待这一历史,试说明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在19世纪60-70年代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中,需要解决统一问题的国家有:
A.美、德、俄B.美、俄、日C.美、德、日D.德、俄、日
4 . “这项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国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其中“这项改革”是指
A.德意志统一B.拿破仑帝国建立
C.美国南北战争D.俄国废除农奴制
2020-12-23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认为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其“心灵紧闭”的表现是
A.制定“大陆政策”B.强化天皇制度、武士道精神
C.殖产兴业、文明开化D.实行征兵制度、加强军事力量
2020-12-23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此段文字反映了
A.隋朝时洛阳商业盛极一时B.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恢复
C.门阀世族在中原得到发展D.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促进繁荣
2020-12-19更新 | 598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徐汇区南洋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7 . 在法兰克王国改革土地分配制度,促进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任务是
A.梭伦B.屋大维C.查理·马特D.丕平
2020-08-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北魏孝文帝改革将北方民族融合推向高潮,通过此次改革实现汉化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B.鲜卑族C.契丹族D.女真族
9 . 有学者认为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并没有全实现“脱亚入欧”的目标。其主要历史依据是
A.实行义务兵役制并同时组建常备军B.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并扶持高等教育
C.重建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D.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和现代产业制度
2020-07-24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17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6-17高二上·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戊戌变法的失败。

戊戌变法虽然过去 100 余年了,但其流风余韵至今犹存。如果把中国现代化道路比作一条环 环相扣的漫长链条,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其始端不远处的重要一环。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二: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材料三: 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四:“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光明日报》2008 年 12 月 7 日《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五: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人,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在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1)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
(2)就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而言,材料三、四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两位作者有何共识?
(3)根据材料五,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历史中有什么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
2020-07-19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第二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