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商鞅变法与国家治理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有许多次,变法所处时代不同,其历史意义也不尽相同。
(1)请将下列左侧不同时期的变法与右侧的特征相对应(填写字母)

材料一   令送粮无取僦(租赁),无得反庸(通“佣”),车牛舆重设必当名。然则往速来疾,则业不败农。

——《商君书》(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

(附译文:命令运送粮食的人不能花钱雇别人的车,更不准运粮车辆在返回时揽载私人货物。车、拉车的牛、车在运粮时的载重量服役时一定要同注册登记时一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运粮车就会去得迅速回来的也快,运粮的事就不会危害农业生产。)


(2)材料一体现的商鞅变法内容是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建立县制

材料二   2002年里耶出土的秦简记录了秦始皇时一条令文:“传送委输,必先悉行……急事不可留,乃兴徭。……田时也,不欲兴黔首”。

材料三   缪力本业,耕织致票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3)材料二、三能否对材料一进行佐证,说明理由?

材料四

王安石卫鞅之于孝公,尽取秦法而更为之,尽取秦民而束缚驰骤之。虽甘龙辩说之烦,秦民言令不便者以千数,而鞅终不为沮,卒之国内大治,诸侯重足屏息,争西向而割地。
司马光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商)为相十年,人多怨之.—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4)概括材料四中,王安石与司马光对商鞅变法的看法。
(5)分析王安石与司马光对商鞅变法形成各自看法的原因。
2021-12-28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该材料描述的是
A.平王东迁B.商鞅变法C.光武中兴D.孝文帝改革
3 . 下图是19世纪70年代日本地方报纸内容,其评论的“时事”是
A.幕府“锁国令”B.黑船事件C.明治维新D.珍珠港事件
2020-06-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变法中的这一政策又可表述为
A.废除井田B.废世卿世禄C.奖励农耕D.什伍连坐
2020-06-0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的对话

1885年2月,日本政府伊藤博文来华,与李鸿章就朝鲜问题进行谈判,谈判结束之后,双方都向本国方面发表了对对方的评估。李鸿章告诉总理衙门:伊藤博文“久历欧美各洲,极力模仿,实有治国之才。……大约十年内外,日本富强必有可观,此中土之远患而非目前之近忧,尚祈当轴诸公及早留意是幸。”伊藤博文则认为:有人担心“三年后中国必强,此事直可不必虑,中国以时文取文,以弓矢取武,所取非所用;稍为更变,则言官肆口参之。虽此时外面水陆军俱似整顿,以我来看,皆是空言。缘现当法事甫定之后,似乎发奋有为,殊不知一二年后,则又因循苟安,诚如西洋人所形容中国所说又‘睡觉’矣。”

1895年3月,两人又有一番对话。伊藤博文说:“十年前我在天津时,已与中堂论及,何至今一无变更?本大臣深抱歉。”李鸿章回答说:“维时闻贵大臣论及此,不胜佩服,且感佩贵大臣力为变革俗尚……我国之事,囿于习俗,未能如愿以偿。……今转瞬十年,依然如故,本大臣更为抱歉,自惭心有余力不足而已。贵国兵将,悉照西法,训练甚精;各项政治,日新月异。此次本大臣进京,与士大夫相论,亦有深知我国必宜改变方能自立者。”

——《李鸿章传》


问题
(1)对照二人的对话时间,当时中日两国分别处于怎样的历史变革时期?
(2)比较上述两段对话,概括二人对于对方国家发展的认识。
(3)你如何理解两人的对话?
2020-04-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处应为
A.克里米亚战争B.培里叩关C.珍珠港事件D.中途岛海战
7 . 某校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小华:出身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2019-11-0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16年高三5月质量监控(三模)历史试题
8 . 如图是一幅创作于19世纪的漫画,与这幅漫画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明治维新
C.美西战争
D.门户开放
9 . 国家机器的变革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结合材料,归纳这些国家机器变革的核心理念。
(3)你如何看待19世纪60年代“国家机器变革”这一现象?
2019-10-1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10 . 完成如图迁都壮举的是(  )
A.秦始皇B.孝文帝C.唐玄宗D.明太祖
2019-10-1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