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历来是王朝政治史研究的重心所在。从中央决策出发,观察地方军政的落实方式及效果,这是通常的研究角度。事实上,一些临时措施被采纳,逐渐吸收为范例,固定为制度,往往出自地方性事件的“倒逼”。地方政治与军事施为的实际状态,既是中政策贯彻程度的体现,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影响着中央的决策。

——摘编自邓小南《过程·空间一宋代政治史再探研》


根据材料,围绕“中央与地方关系”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命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西周时期的宗法分封制,以周天子为首形成等级森严的国家统治模式,通过各诸侯垂直统治地方,形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与其说这是一种分权体制,不如说是周天子的集权谋略。秦朝建立后,开创了君主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相结合的制度,创立了尊君集权体制,这一开创性的举措影响之后中国几千年政治制度的发展。隋唐时期,这一制度不断演进,完成了对三省制的调整及六部的确立;宋朝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集权和分权的调整,将地方权力、尤其是兵权全部收归中央,将军事、财政、监察分别交给相应的主管部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继承、整合中不断创新。

——摘编自李亚敏《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9-16更新 | 5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和十多个到二十个的小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非竞争性迥然不同:在财政与赋税的方面看来,其性格之差异尤为明显一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5-12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传统农业对水利的依赖,大型工程建设的需求,对外战争的开展,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济,以及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稳定发展,等等都需要中央集权的力量……秦朝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而文字的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凤凰网》


解读材料核心信息,围绕“中央集权制度”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出一个具体观点,可以提取材料整体的、或者一部分信息阐明的观点,也可以质疑材料的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0-11-01更新 | 27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帝国时代的监察制度是秦朝创立的。监察制度与行政司法制度、军事制度一样,是支撑皇权的三大支柱之一。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台,由御史大夫督率从事监察事务,而地方则每郡派一名监御史监察地方官工作。汉承秦制,将天下郡国分为13部州,分设刺史监察地方。明朝时改御史台为督察院,十三道分置监察御史,各道监察御史主掌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清十五道监察御史(后增至二十道)和六科给事中,负责监察地方、钳制六部,更是皇帝耳目,职在纠察官邪,肃正朝纲,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纠官谏官,清代尤注重于对汉官和汉族地区的监察。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03-22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1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丙卷B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天子“象天立宫”,紫禁城被誉为地上天宫。

紫禁城宫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实行对国家的统治。在600年的传承中,其将“天人之际”“礼乐复合”的中国文化思想一以贯之地发扬光大,既体现出强烈的民族融合,亦有西学东渐的文化特质,是“有容乃大”文化情怀的实物例证,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大成之城”。

——摘编自故宫博物院展览《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故宫六百年”展览设计其中一个展厅的主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从展览内容、依据、意义等方面予以说明。(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7 .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现了中华文明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注重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国家治理。各民族也在各种交往中不断交融发展,"华夏观"不断增强……随着疆域的拓展,历代政府都重视边疆治理,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

——摘编自《中国通史》


围绕"国家治理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从材料中选一角度,确立一论题,并结合所学史实进行论证。
2021-05-07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阳信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是明太祖制造的“胡(丞相胡惟庸)蓝(立功众多的凉国公蓝玉)之狱”概况。

狱名祸首祸起年月被株连者被株连时间被杀者总人数
胡党之狱胡惟庸洪武十三年正月汪广洋洪武十二年十二月三万余人
陈宁、涂节等一万五千余人洪武十三年正月
李善长、陆仲亨、费聚、赵庸、陆聚、黄彬、胡美、郑遇春等洪武二十三年四月
叶升洪武二十五年八月
蓝党之狱蓝玉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张翼、陈恒、曹震、朱寿、何荣、詹微、傅友文等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一万五千余人
傅友德、王弼洪武二十七年十月
冯胜洪武二十八年二月

——摘编自王桐龄《中国史》(下册)


围绕材料中“胡蓝之狱"现象拟定-个相关的主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阐释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意味着保持对一切既有成果的怀疑,意味着对落后观念的否定,意味着对迷信的打破和对陈规的超越,进而提出新思想、新理论和新论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一是溯本创新法,就是从追寻事物本质中创新认识,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根本上把握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二是全局创新法,就是从全局着眼,全方位、立体化和多角度地分析事物,从而得出对事物的科学认识。三是正反结合创新法,就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谋划现实和未来。历史是现实和未来的一面镜子,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人们从“文明衰落所造成的痛苦中学得的知识可能是进步的最有效的工具”。这里的“进步”,即是指在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实现的“创新性发展”。没有创新思维,没有创新性发展,一个社会就会僵化不前。

——摘编自王刚《深刻理解创新思维》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1-02-13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层级是行政区划与地方政府组织体系的基础。中国历代地方政府层级结构变迁情况表现为:秦汉时期的郡——县二级制,到了东汉后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州——郡——县三制。而在隋代及唐前期又形成了州(郡)一县二级制。到了唐后期及宋辽金则形成了路(府)一州一县三级制。在元代由于疆域面积广大,而实行了多级复合制,在中央政府实际控制的地区分立十一个行中书省,省下设有路、府(州)县三级,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四级制。

——摘编自李砚忠《中国历代地方政府层级设置的变迁分析》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09-06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