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 道试题
1 . “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材料强调的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察举制D.科举制
2020-07-2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A卷)
2 . 下列内容不属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
2018-01-2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4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人这种渴望亲人相聚的情结由来已久,与之形成有密切关系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血缘关系是权力分配的唯一依据
C.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
D.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2018-02-0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家国一体
B.权力高度集中
C.中央对地方绝对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族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一记载主要表明周代政治具有
A.神权色彩B.皇权色彩C.宗族色彩D.等级色彩
2016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鲁僖公九年,齐国召集诸侯盟国开会,订立《葵丘之约》,以周天子名义宣布了如下五个条款:“毋雍泉(不能截流、筑坝或造储水池),毋讫籴(不能将粮食囤积居奇),毋易树子(不能随便更换太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上述条款表明各国诸侯
A.拥戴周天子B.积极推行宗法制
C.反对分封制D.彼此能和平共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长兄如父”是中国流传久远的俗语,语出《孟子•跬道》。大意是家中的长子、老大,应协助父母照顾弟妹,主持家务;家中父母不在(外出、世故)时,家中的老大要担当起父的责任,照顾好弟妹尽扶养、教育之责。下面关于这一俗语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体现
B.是封建社会的糟粕
C.反映了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D.反映了传统中国社会人伦关系的混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左传》载,郑庄公寤生因出生时难产,母亲姜夫人很不喜欢他,而弟弟段却很受母亲宠爱。寤生因是长子,所以被立为太子。姜夫人数次向丈夫郑武公提起改立段为太子,但郑武公以长幼有序为理由没有答应。这反映了西周的
A.宗法制
B.皇帝制度
C.郡县制
D.分封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