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郡县制的实行
D.贫富差距的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期
A.宗法制度影响很大
B.分封制度有待完善
C.神权观念十分浓厚
D.内部权力争斗激烈
2018-12-1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杨村第一中学2018-2019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中央集权制B.君主专制
C.郡国制D.宗法制
2018-03-1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崇尚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它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罗马法的发展反映了罗马人依法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

材料二:罗马人所关注的是将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资源——人,引进到罗马政体之内,因为他们需要军事武力来扩张。这与希腊对公民权相当限缩,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观念十分不同,这使得希腊城邦永远都是小型社区,而且往往越来越小。

——波利比阿《罗马帝国的崛起》

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四: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不同的治国模式,分析这两种治国模式形成的背景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区别,分析这种区别造成了怎样的结果?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017-12-2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文)试题
6 . 当今社会人们还经常以“五百年前是一家”来拉近关系;在亲属的称谓上,父亲和母亲的亲属的称谓有严格的区别。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等级制
7 . 下表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017-12-27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理)试题
8 . 宗法制是西周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A.血缘B.地域C.信仰D.财产
9 . 王国维在评论西周取代商时说:“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下列最符合该评论解读的是: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私学取代官学
C.权力继承制度发生变化
D.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10 . 2011年2月17日,来自金门的200多名李氏宗亲齐聚翔安浦园,参加李氏开基始祖李君选诞辰777周年的祭祖活动。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2018-12-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