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郡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举制度
2020-01-17更新 | 131次组卷 | 51卷引用:河北秦皇岛山海关一中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周代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是: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这体现了周代
A.敬天保民的执政理念B.维系宗法的礼制观念
C.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D.封邦建国的治理体系
3 .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与这一文化现象紧密相关的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皇帝制
4 . 《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传贤”演化为“传子”
③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   ④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20-01-09更新 | 6292次组卷 | 39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唐律》对婚姻中的法律关系作了明确规定,如:“同姓为婚者,徒三年”;为维护家族利益,丈夫可以以“七出”为由休妻,但妻子若无“七出及义绝之状”而被抛弃,或者丈夫“以妻为妾者”,则要“徒三年”。这些规定旨在
A.维护宗法伦理秩序B.改变婚姻关系现状
C.贯彻理学道德纲常D.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2020-01-01更新 | 343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西周宗法制是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理的制度。同时,贵族们又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形成了同姓为“兄弟”、异姓为“甥舅”关系的以巩固西周王族、贵族利益为核心的奴隶主统治。这说明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是(  )
A.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B.按宗族血缘关系实现了对地方控制
C.已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D.王权和神权结合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
2019-12-03更新 | 105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8 . 《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禅让制
2019-12-03更新 | 518次组卷 | 62卷引用:河北唐山市河北乐亭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
A.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2019-11-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  )
A.世官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
2019-11-11更新 | 325次组卷 | 45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