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  )
A.世官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
2019-11-11更新 | 325次组卷 | 45卷引用: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2 .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家国同构观念
B.孝敬父母
C.中央集权意识
D.安土重迁理念
3 .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
B.建立了中央集权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2019-11-06更新 | 169次组卷 | 4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内下塘街250号,有一座泰伯庙(又名至德庙),是奉祀古吴国始祖泰伯的祠庙。这座祠庙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古代政治制度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皇帝制
5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专制王权强大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个人观念淡漠
2019-09-29更新 | 3260次组卷 | 146卷引用:2013-2014年福建福州八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6 . 《资治通鉴》记载:“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这说明春秋时期
A.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的依据
B.宗法制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C.世官制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D.嫡长子承制已经难以稳定政治秩序,所以立贤不立长
7 . 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经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发,这些均根源于
A.社会宗法观念
B.血缘亲族团结
C.封建观念盛行
D.散漫自私意识
8 . 《左传》载:晋襄公去世时,赵盾以年纪太小为由欲废太子而立公子雍,襄公夫人坚决反对,赵盾也担心国人反对,最终立太子夷皋为国君。楚平王去世时,令尹子常欲立子西,子西认为“王有适嗣,不可乱也”,太子壬最终继位。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嫡长子继承制仍在延续
B.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
C.王位继承方式逐渐增多
D.分封制度遭到了破坏
9 .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一般称谓
妻(正室)A.三哥(20岁,弱智)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C.大哥(25岁,聪慧)
妾二(侧室)D.二哥(22岁,残疾)

A.A
B.B
C.C
D.D
2019-08-27更新 | 285次组卷 | 68卷引用: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与宗法制运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A.平民B.诸侯C.贵族D.官僚
2019-08-20更新 | 187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3届福建省晋江市永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