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2019-08-13更新 | 738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1届福建师大附中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3 . 夏商周三代,宗庙位于国都中心,据《礼记·曲礼》记载:“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牲口房和库房)为次,居室为后。”这说明三代
A.重视农业成为社会共识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等级制度影响日常生活D.祖先崇拜占据重要地位
4 . 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A.禅让制
B.察举制
C.郡县制
D.嫡长子继承制
2019-08-07更新 | 123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A.宗法分封始终主导
B.家国一体观念突出
C.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6 . 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提到:“西周的城邑,是金字塔形的层级结构。宗周成周是定点的大邑,诸侯的国是次级的邑,国以下有贰宗大都,有卿大夫的家邑,最下层则是直接控制田野的邑。”这种“层级结构”
A.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构建
B.是古代官僚政治建立的重要标志
C.促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整个长江流域
D.实现了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
7 .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祠堂祭祖属“展亲大礼”,也称之为“报本之礼”,是宗族的头等大事。这种现象源自于我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
2019-06-08更新 | 12605次组卷 | 130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有专家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发现:西周灭商后,新建的诸侯国都是“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制度
B.宗族血缘关系对国家制度产生影响
C.国家以分封制形式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2019-05-24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史料记载,在殷代前期继王者,弟为多数,兄为少数。而《史记殷本纪》曾有这样记载,帝乙的长子叫微子启,因为他的母亲在宫中地位低下,而没有被立为嗣子。小儿子辛,因为他的母亲是正后,辛就被立为嗣子。帝乙驾崩,辛继位为王,就是帝辛,也就是历史上的殷纣王。与这一历史现象主要说明了
A.殷代王位继承混乱
B.宗法观念开始形成
C.血缘关系亲疏远近
D.殷代宗法制度萌芽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