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古代中国
A.以民为本的思想
B.家国同构的观念
C.分封及宗法意识
D.君舟民水的理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
2019-06-08更新 | 12601次组卷 | 130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D.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2019-04-27更新 | 1174次组卷 | 49卷引用:重庆市万州南京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2019-01-30更新 | 2657次组卷 | 71卷引用:重庆市彭水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B.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仅占少数
C.先代贵族和功臣也受到分封D.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
6 . 教育部要求各级学校于2010年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拜年内容为:一拜壮美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中华民族这种重视血缘亲情的文化传统与下列 哪一制度相关(          
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内外服制
7 . 图1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2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A.嫡长子继承制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C.“国”与“家”结合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2019-01-30更新 | 782次组卷 | 2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晋时期,匈奴族刘渊入主中原,称汉高祖刘邦曾以宗女为公主嫁给匈奴冒顿单于,其子孙“冒姓刘氏”,遂定所建政权曰“汉”。刘渊这一做法意在
A.恢复宗法制度
B.确立其统治的正统地位
C.弘扬中原文化
D.推动与其他政权的交往
2019-01-28更新 | 233次组卷 | 12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礼记·大传》云:“庶子不祭,明其宗也。”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度
C.宗法制
D.科举制
2019-01-1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大清律例》记载:“嫡庶子男,除有宫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表明清代在财产继承方面
A.所有家庭成员均分财产
B.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
C.子女都有平等继承权
D.嫡庶长幼之分趋于淡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