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A.科举制B.三公九卿制C.租庸调制D.奏折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晋葛洪《抱朴子》之《审举篇》是一篇探讨选官制度的颇有价值的文章,文中提及:“秀孝皆宜如旧试经答策”“今孝廉必试经无脱谬,而秀才必对策无失指,则亦不得暗蔽也……假令不能必尽得贤能,要必愈於了不试也。”这一见解(     
A.在一定程度上与唐代科举制体现的精神一致B.强调察举制有利于公平竞争
C.彰显了选官制度的革新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D.肯定了确立察举制的合理性
3 . 有学者指出,宋朝在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的同时,应科举制度发展而兴的士大夫官僚阶层崛起,这一社会统治集团是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现象。新兴士大夫官僚阶层的佼佼者往往学富五车……该学者认为宋朝科举制度(     
A.消灭了门阀士族B.扩大了录取人数规模
C.完善了考试程序D.推动了文官政治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洪武三十年(1397年),该年丁丑科会试与往年不同,入格的51名进士都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部落第,这引起了北方举人们的强烈不满……纵观明代的历次科举,南方都是占绝对优势。据统计,明朝各科状元共89人,其中南方籍的75人,占总数的84.3%,北方籍13人,中卷地区籍的只1人。

《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八中记载了明仁宗在洪熙元年和杨士奇有一段关于科举取士的对话。杨士奇曰:“科举当兼取南、北士。”仁宗曰:“北人学问远不逮南人”。士奇曰:“长才大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仁宗曰:“然则将何如?”。士奇曰:“试例缄其姓名,请其外出“南”北'二字,如当取百人,则南六十,北四十,南北人才,皆入。”仁宗曰:“然。往年北士无入格者,故怠惰成风。今如是,则北方学者亦惑奋兴起。”

——摘编自靳润成《从南北榜到南北卷:试论明代的科举取士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历次科举南方占据优势的主要原因并概括杨士奇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杨士奇的主张进行评价。
2023-02-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汉察举制下已经出现了秀才、明经等考试科目。隋朝正式废除九品中正制后增加经世致用的考查内容,最终形成秀才、明经、进士三科并立的选官制度。这主要有助于隋朝(     
A.打击地方势力B.强化儒家教化C.形成向学风气D.选拔实用人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有学者指出,学界评价科举制,多从其“得人”出发,把着眼点放在科举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上面。这反映出科举制的推行(     
A.增强了各社会阶层的流动性B.为国家治理提供了人才基础
C.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局面D.导致封建官僚队伍急剧膨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三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3)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2023-02-2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下·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8 . (一)官员的选拔
制度时期内容
世官制西周至
春秋
官位世袭的制度,____世代垄断高官
荐举功劳制春秋
战国
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____授予官职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秦朝向官吏学习____而为官
察举制汉代含义察举指先____而后____
形成汉武帝时期
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岁举)和____(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此外,积____为官和____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
九品中正制魏晋
南北朝
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
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
内容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____。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2023-02-2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选择性必修3本)
9 . 察举制度初行时,郡国实行不力,有的郡不荐一人。为此,汉武帝下诏严加督责,并制定了严厉的处罚办法:“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当免”。汉武帝此举(     
A.加强了君主专制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提高了行政效率D.打击了豪强势力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书有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记述

记述

出处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为公士,二为上造……十九关内侯,而是为彻侯。”

《史记·秦本纪》

汉武帝即位后,“诏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才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

《汉书》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

《三国志·魏志》

材料二   隋唐在官吏选拔上最大的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科举制为自我推荐,即史书所谓的“怀牒自举”,以考试定取舍。唐代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两种人:一是由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在读生员,二是身家清白符合报名条件经州县审查合格的普通百姓。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者记述的选官用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科举制创建的意义。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