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汉代选官制度尽管出自皇帝诏令,可是由于具体的操作依然集中在各级官吏手中。因此尽管汉代察举制度协调了统治阶级内部权力的分配,部分地满足了中下层地主分子参政议政的愿望,但这套选官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基层政权被少数豪强地主所垄断。这说明汉代察举制
A.为后来科举制提供借鉴意义B.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集权
C.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D.完全没有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2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环节,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贡献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
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②和③两科为主
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材料一表格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分别是什么,并通过与上述两种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021-11-1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诗中用“地势"代指(     
A.家世门第B.品德才能C.文治武功D.姻亲关系
2021-11-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
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据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Ⅲ卷整理

材料四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据《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二者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乱代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中国传统政治,既主选贤与能,为何不想出一种皇帝公选的制度来呢?这亦有它外在客观条件之限制。在贵族政治下,皇位容易公选,小国寡民城市国家的皇帝,也易公选。中国自秦以后,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社会上又没有特权贵族存在,散漫的一千几百个县行政单位,居民多数在农村,皇帝公选无法推行。有一个举国共戴长期世袭的元首,国家易趋安定。只求他不太作恶,利害两权,而容许一个世袭皇室之存在,这不能说是全由于皇帝方面之压力,也不能说是全由于人民方面之奴性。这尽可有一个较近光明的看法,较近情理的说法。

——钱穆《国史新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征所主张的选官标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代选官方式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未能确立皇帝公选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021-11-1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自隋文帝罢九品中正制,始立科举。炀帝时设进士等科,并命按十科举人,科举制度形成。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1425年,明朝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后来被清朝继承沿用。

——林白、朱梅苏著《中国科举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原因。
(2)如何看待材料二中的“南北榜争”反映的本质问题及其最终结果?
2021-11-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7 .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顺应社会发展变化,下令废除了延续近400年的九品中正制,代之以科举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适应了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这一阶级关系的变化
②将官员选拔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以考试取人扩大了用人范围,有利于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
④自此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完全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11-13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请按时间顺序写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及选官标准。
2021-11-12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引入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魏晋以后,门阀政治影响及于选才,“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惟科举设进士、明经诸科,”进士声韵为学,多昧古今;明经以帖诵为功,罕穷旨趣。”“一诗一判,定其是非,适使贤人君子,从此遗逸。”天下士子以科举为唯一出路,科举遂成教育重心。

——改编自《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等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到隋唐选官标准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这一时期选官制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据此推断,该制度是
A.察举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