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是东汉末年桓帝、灵帝时的童谣。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统治清正廉明B.儒学教育重视品德
C.国家分裂战乱频繁D.选官制度有待调整
2021-11-1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九品中正制推崇这样的理念:人品是可以量化的;官位官阶应与人品高下相对应。历史上,最推崇这种制度的社会阶层是
A.士族B.外戚C.农民D.宦官
2021-11-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政府颁布了多项行政法律以管理庞大的官僚群体。宋朝的科举考试开设了“明法科”,法律成为科考的重要内容。宋朝专门设置审官院负责京官和朝官的考课,还颁行《守令四善四罪》考课法。宋朝扩大了御史的弹奏权和行政监督权,“台谏官许风闻言事”;地方建立监司、通判监察体系,还特别制定《监司互监法》。皇帝亲自掌握御史的任免权,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还颁发了《名例敕》《职制令》《厩库敕》《杂敕》等,对监察官的职权与活动做出了明确的规范。

——摘编自杨世鑫《法制前提下的宋代公务员管理》

材料二   在西方国家,凡职业文官都要经过竞争考试,而不是靠私人关系或党派背景。文官管理有统一的人事管理机构,如美国和英国的文官事务委员会等;有统一的人事制度和法规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实行综合管理,并使他们在各部门之间,在中央和各级地方单位之间转调、轮换、流动等。美国政府还把分类法应用于几乎所有文官职位,文官“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国家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文官必须忠于国家;严守国家机密;文官一律不准从事任何与本部业务有关的盈利事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不得公开发表政见,或对政府施政任意批评,使政府感到为难。

——摘编自焦冠军《西方文官制度概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宋代与西方近代公务员管理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2021-11-15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云:“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延康元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曰:“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日期,投牒自进,接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汉朝、魏、唐朝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阅读材料一、三,说明察举制与科举制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杨念群在《科举废止百年后的省思》一文指出,科举制度在创设之初就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而是一种官僚人才的选拔机制,……随着其内涵和体制的不断完善,科举制又增加了多重功能,如官僚与士绅身份在中央政府、地方中层机构和基层乡村组织等不同空间层次中的合理配置,官僚与士绅人才上下有序的不断流动,士绅阶层在乡村治理中的代议作用等。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是中国选官制度的重大发展B.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科举制具有选拔、考核官员的功能D.科举制具有了代议制的雏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资治通鉴》描述某种选官制度,“选官用人,必先大姓……但存门第,吏部彝伦(选拔),该选官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7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唐不同的选官标准。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考试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2021-11-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中学、河田中学、龙宇中学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注: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此处,宰相泛指有权势的官员,并不特指某一官职。)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材料二   



                            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示意图
(注:图中宰相包括秦汉丞相、相国、三公,唐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明清大学士。)

——余意峰《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的时空变迁规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1)运用所学知识,从人才选拔的角度分析材料一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观点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借鉴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9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北宋南北方籍进士所占比例

时间960997998102010211063106410851086110011011127
北方占比38.4218.6312.496.615.172.86
南方占比61.5881.5187.5193.3994.8397.14

——摘编自乔亦婷《宋代进士的时空分布及成因》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图示③④应填写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和所蕴含的积极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时科举进士分布特点及成因。
2021-11-1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科举在“正奏名进士、诸科”之外,对那些屡试不第而又年岁偏大的士子实施优抚政策,给予其“特奏名进士、诸科”功名。两宋因“特奏名”录取进士、诸科多达5万人。这一举措
A.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B.利于稳固封建统治的基础
C.导致科举考试的失序D.是“三冗”问题产生的源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