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记载,清前期有富商地主会将产业交付仆人打理,自己则到城市生活;仆人在打理主人产业时也可以积累自己的资产,培养子弟读书做官,主人一般也不禁止。仆人子弟读书做官后,与原主人多不再以主仆相称,而可称主人为伯、叔。这主要说明当时
A.抑商政策日渐松弛B.民间向学风气浓厚
C.主仆关系趋于平等D.阶层流动机会增加
2 . 《唐会要》载∶"旧制∶内外官皆吏部启奏授之,大则署置三公,小则综核流品。自隋已降,职事五品以上官,中书、门下访择奏闻,然后(帝)下制授之。"这一变化
A.促进了任官规则的细化B.强化了吏部考选的职权
C.削弱了中书门下的职责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
2021-11-12更新 | 2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表是察举制与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比较,据此可知
察举制科举制
重视整体素质强调知识才能
长官举荐,“他荐”自由报考,"自荐"
“人、门兼美”“取士不同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窗”
A.选拔标准由学识才能逐渐演变为世家门第
B.选拔方式由地方品评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
C.选拔形式趋向自由化,形式日益松散
D.体现绝对的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2021-11-12更新 | 823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2届高三一模(11月)历史试题(选考)
4 . 下表是《后汉书》列传所记载人物的家庭背景。据此可推断,这一时期
因政治活动而闻名的人物(所占比例)
官员的儿子或孙子88(35%)
名门望族48(19%)
社会地位低下或贫困者9(4%)
无记录可查者107(42%)
A.存在阶层固化的趋向B.名门子弟素质较高
C.察举制已经遭到破坏D.世家大族把持朝政
5 . 学者张鸣在论及隋唐时期某项新制度时谈道:“对于官僚制帝国来说,最大的好处是削平了大门槛,扫荡了自东汉以来门阀世族的势力。”这项制度是
A.科举制B.三省六部制C.节度使制D.郡县制
2021-11-1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代户部尚书入仕途径及相应人数统计,如表所示,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监察管理松散疏忽B.有力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C.察举制度仍有重要地位D.官员文化素质逐步提高
2021-11-1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唐代,考生在考试前会将自己所作优秀诗文送至朝中达官名儒手中供其传阅和评判,考生若得到推荐,即可任用。科考成绩公布后,凡被录取者都要去拜见主考官,并将其尊奉为“座主”,自称为其“门生”。这些做法
A.重新构建了师生关系B.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C.简化了科举考试程序D.为朋党政治提供了土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宋太祖曾说,昔者,科名多为世家所取,朕亲临试,尽革其弊矣。宋对科举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展和革新,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即各州主持的解试、礼部主持的省试以及皇帝主持的殿试),还不断完善了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为宋王朝选拔了大量俊才,这反了宋朝( )
A.重视制度革新B.开创殿试制度
C.消除世家大族的特权D.提出文官治国
9 .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中国古代在治国理政方面留下宝贵经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根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明清时期边治理的主要措施



(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的时代精神及作用。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构筑统一的制度文化”所采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至清朝前中期边疆治理的特点与意义。
2021-11-1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云:“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延康元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家世,第其高下。

——《通典·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曰:“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日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2021-11-1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