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初,“艺祖有天下,首置诸州通判,以朝官以上充,实使督察方镇”。北宋真宗以后,通判因“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通判对知州“知享平分之乐,而不能为关决之助”。这说明宋朝通判
A.行政地位在逐渐降低
B.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
C.兼具监察和行政功能
D.加强了宋朝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在中书、门下设谏官,直接向皇帝提意见。武则天在两省设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唐谏官的设置
A.着眼于皇权的强化
B.分化相权,提高效率
C.益于减少决策失误
D.承旨封驳,效能有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初曾设谏官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宋真宗时期,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折言事的责任;仁宗时期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建炎三年下诏谏院不再隶属门下、中书两省而另立官署同与两省官在朝中相见议论政事。北宋时期谏官和谏院的变化意味着(       
A.三省六部名存实亡B.官僚机构日益膨胀
C.君主专制走向没落D.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