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古代谏议制度自产生伊始,就与国家兴亡密切相关。据《隋书》统计,文、炀两朝有谏议记载的共61次,其中,文帝朝纳谏率为84%。唐朝时期,谏议制度逐步规范化,谏议形式走向多样。“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都与统治者积极纳谏有密切联系。这一现象说明(     
A.君主权力的行使得以规范化B.谏议可弥补君主专制的缺陷
C.虚怀纳谏是国家治理的根本D.谏议有浓厚的原始民主色彩
2023-10-1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襄黄恩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明代,习仪与纠仪成为朝廷典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习仪是指以习学、演练的方式使百官熟练正确的典礼,纠仪则以纠劾、处罚的方式保障典礼的敬谨、有序。可见,明代的习仪与纠仪(     
A.固化了官员的政治认知B.突出了监察权力的异化
C.标志着文官制度的成熟D.有利于国家形象的塑造
3 . 宋代清官包拯曾说,“监察官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司马光亦言:“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这说明古代(     
A.选拔监察官吏程序复杂B.监察官选任重视德行
C.皇权加强依赖监察制度D.监察官选拔首选能力
2023-04-2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反映了秦汉至明清官员考核的相关制度,从总体上看,官员考核演变的特点是(       
时期制度相关法律/规定考核标准/内容考核机构
秦汉、魏晋上计汉《上计律》、
西晋《五条课郡县法》
土地人口、财政收入、社会治安御史、尚书台
隋唐、宋代考课、磨勘《唐六典》、
宋《守令四善四最》等
官吏品质、道德修养吏部、考课院
明清外察与京察(大计)考察、考满《明会典》《大清律例》等能力、操守、政绩和贪腐情况内阁、吏部、都察院
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B.从注重政绩变为注重德行
C.制度化考察不断完善D.从地方考核变为中央考核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史载唐前期,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谓诸御史曰:“ 弹劾大臣不先向大夫请示,这合乎道理吗?” 众人都不敢回答,只有御史萧至忠道:“ 故事,(御史)台无长官。御史,天子耳目也,其所奏请奏当专达”。承嘉惭。这表明唐代(     
A.皇权受到制约削弱B.中央权力分割相互制约
C.监察官员具有较大独立性D.政治制度趋于成熟完善
2022-11-12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一中、枣阳一中等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载唐前期,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谓诸御史曰:“弹劾大臣不先向大夫请示,这合乎道理吗?”众人都不敢回答,只有御史萧至忠道:“故事,(御史)台无长官。御史,天子耳目也,其所奏请奏当专达”。承嘉惭。这表明唐代(     
A.监察官员具有较大独立性B.中央权力分割相互制约
C.御史的监察范围不断拓宽D.政治制度趋于成熟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汉武帝时期把全国分为十三刺史部,每一刺史部包含一定数量的郡国,每一部设刺史一名,为六百石官员。监察内容除第一条针对强宗豪右外,其余五条皆针对二千石官员。据此可知,设置十三刺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控制地方豪强B.规范地方监察C.加强君主专制D.削弱地方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北宋咸平三年,宰相张齐贤醉酒后上朝,冠冕不正,几乎摔倒在殿上,御史中丞弹劾其失仪。张齐贤自辩系饮酒御寒至醉,并顿首谢罪。宋真宗说:“卿为大臣,何以率下?朝廷自有典宪,朕不敢私”,遂免其相。这一事件主要说明当时
A.监察职能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B.御史中丞权力超越宰相
C.程朱理学已经成为了官方哲学D.中央集权得到有力加强
2022-06-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监察范围宽泛,如汉初的《监御史九条》中,监察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非所当服者等。弹奏对象既可纠弹“官非其人”,也可议奏言“政非其理”。据统计,清代科道官共上奏疏687篇,其中弹勒之疏约占30%,言事之疏约占70%,许多事项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一般事务。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劫”,还有“举(荐)”,其功能是罚赏俱有。此外,古代监察在违法犯罪发生之前就介入”事前监察”。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同时,他主张监察权是由国民大会授予的,必须对国民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主张建立立法、行政、司法、考选和纠察“五权分立”的政府架构。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摘编自王晓天《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材料三   新时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发展。中国的监察体制改革正逐渐步入深水区,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索实践的国境。从斯大林开始,苏联监察体制逐渐失去效力,导致苏联出现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国的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从监察职能延伸、监察主体的合理构建、纪法与法法的街接以及权力监督格局上进行路径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腐败治理能力。

——摘编自聂应德、付扬《试论我国监察体制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监察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重视监察体制建设的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5-29更新 | 372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朝建立之初,中央派遣监察御史对地方进行不定期巡察。贞观元年(627年)创设了按道巡察制度,依“山河形变”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官员进行定期分道监察。这一变化表明
A.监察区逐渐发展为行政区B.中央监察地方渐趋制度化
C.藩镇割据的局面必将形成D.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精细化
2022-05-20更新 | 579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