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我们有话要说,有事要做,是无论何时都可以说可以做的。

——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原载《湘江评论》,1919年7——8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在思想层面的贡献,并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撰写此文的背景及主要目的。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2)结合所学,指出北伐战争在反帝方面取得的具体成果。并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有何进步?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也时常被作为群众运动的范例,最终走向革命化,成为中国革命过程中的惯常形式,以及最重要的革命遗产之一。“五四”运动之后,学生运动在较长时期内都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政治参与和社会动员的重要形式。

——刘一皋《“五四”运动中的学生群体行为分析》

材料二 一二·九运动中“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正是根据“八一宣言”的精神提出的。学生在经过游行示威和罢课之后,也认识到:“单纯的学生运动是不会有前途的,必须把这一影响扩张到大众间去。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绝不能以学生做主干,必须以工农大众为主体才能发挥伟大的力量。”

——欧阳军喜《一二·九运动再研究:一种思想史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一二·九运动发生的背景,说明学生如何“把这一影响扩张到大众间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毛泽东曾说:“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这一论述提出的背景是
A.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B.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C.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深入工人群众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面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
A.对五四运动爆发的漠然
B.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
C.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
D.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在6月3日北京学运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则有明显的表现,唯有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五四运动“转折”的最具意义的历史事件,指出这一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精神的内涵。
2019-05-14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为反帝反封建,成功地进行了两次国共合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又是怎样破裂的?中共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教训?
(2)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主要背景是什么?初步形成合作的标志是什么?这次国共合作最主要的成果是什么?
(3)由此得出的启示是什么?
2019-03-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大成高级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1919年4月30日,北京《晨报》发表了北京政府顾问、外交委员会委员林长民的文章,该文沉痛叹息道:“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作者发出这一叹息的背景之一是
A.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B.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C.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
D.中国代表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A.德国强租胶州湾,取得在山东的侵略特权
B.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C.巴黎和会决定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D.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妥协卖国
2017-11-24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明光市远翔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5年,苏联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大学命名为莫斯科中山大学。这一命名的背景包括
①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       ②国民党一大召开
③北伐战争顺利进行                 ④中共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 . 材料一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一部分官僚、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安帝、顺帝统治时期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各地郡国学校也纷纷建立起来,史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这些太学生们同官价士大夫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太学生运动深刻影响了东汉政局。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事件发生的近因为山东问题,既发之后,在未获满意解决之前,热血沸腾的学生自不甘罢休,政府的高压手段与硕固的态度,愈增加了他们的愤怒。5月5日,为援救被捕学生,继续要求惩办卖国官员,拒绝巴黎和约,实行罢课。上海、天津与留学日本的学生,以及南北名流、社会团体,一致支持。总统徐世昌为所震慑,将被捕学生释放,各校复课,学生得到初步的胜利……当日军蚕食华北诸省时,中国的领导人不能再保持和解了。未能阻止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激发了学生组织公开反抗不准示威游行的禁令。1935年12月9日,数千学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目标语,并要求中国领导人停止内战及团结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摘编自《近代中国史纲》《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东汉太学生运动和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生运动对当今社会造成的影响。结合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就学生运动谈谈你的认识。

2016-12-13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