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的官府手工业绝大部分专为皇室贵族需要而进行生产。这部分手工业是由中央少府和地方工官管理的。……自汉武帝盐铁专卖政策和平准均输与“算缗钱”实行后,私营手工业受到了打击,特别是与盐铁有关的手工业急剧衰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府手工业受到统治者重视,一般手工业也多为官府垄断。这些垄断除了工官制度外,还体现在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工匠的控制,将其固定在官府手工业中,为其服务。

材料二   自明朝万历年间以来,雇工的身份有所变化,其人身自由度增加,与雇主的依附关系减轻。反映到劳动市场上,雇主主要依靠“劝”的方式激励雇工努力干活。官营手工丝织业自明中期以后,由于管理不善和工匠的逃亡、怠工,生产难以维持。清朝官府手工丝织业的规模远逊于明代,官府丝织业在整个丝织业中的比重相当微小。……据《明神宗实录》记载,当时苏州“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九洲《中国经济史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以前官府手工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新现象。
2022-08-0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甘蔗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楚辞》中的记载说明当时我国已开始甘蔗栽培和加工利用。唐玄宗时期出现了专业的糖坊和糖商,能生产砂糖和冰糖,食糖开始远销到日本、波斯、罗马等地。宋朝时,甘蔗制糖得到大力发展,蔗糖已经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明代已经采用把糖膏放在瓦馏中淋水分蜜的方法,并开始根据分蜜程度将白砂糖分为五个品级,这是我国在制糖技术上的独特创造。

                                                                           ——摘编自季羡林《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

材料二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熟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糖业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不同时期的矿业政策及其原因。(任选一个时期回答即可。)
2022-07-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复杂,存在多种经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畅销,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摘编自包世臣《安吴四种》

材料三: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松太地区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指出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2-07-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丝绸的故乡,据记载,先秦时期丝绸生产已经兴起。从丝绸遗址分布看,黄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川蜀盆地以及华南地区丝绸业出现比较早。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因素,丝绸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得到快速发展。随着纺织工具不断革新,在魏晋南北朝,丝织物品已经达到20多种。魏晋之后,丝绸生产重心逐渐向南转移。到宋朝,江南地区成为全国丝绸重要的产区。明清时期,江南一带出现丝绸专业市镇,丝绸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输出商品,丝绸贸易成为我国和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

——摘编自朱新予《中国丝绸史》

材料二   1718世纪,大量的中国丝绸运往欧洲,因其充满异国情调的图案,给他们带来了关于中华帝国的形象化的联想。加上入华传教士书信中透露的信息,以及来华经商商人的渲染,一股对中国丝绸的狂热爱好便席卷欧洲,从而形成了“中国风”。在18世纪因法国路易十五的提倡获得了突出的发展,并迅速传播。“中国风”主要体现在18世纪的法国,里昂、都尔等城市是这类丝绸织物的生产重镇。

——摘编自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丝绸中的“中国风”》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丝绸开发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8世纪欧洲丝绸业流行“中国风”的背景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开封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皇城正南门(宣德门)南去的大道叫做御街,两边称御廊,准许商人买卖交易,御街南去过州桥,直至朱雀门,两边酒楼、饭店、香药铺、茶馆、商店夜市直到三更,自州桥东转为东大街,经相国寺前门至宋门。有鱼市、肉市、金银漆器铺等,自州桥西转为西大街,有珠玉铺、鲜果行等等;皇城外东南方向的十字街一带,铺席热闹,附近的潘楼街是大商人云集的场所。珍珠、匹帛、香药等铺席,“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严,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其中莲花棚、牡丹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些瓦子中除做戏演出外,还有卖茶、卖画、卖故衣、卖饭以及算卦、赌博等等。

——摘编自《简明宋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东京出现哪些“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出现的原因
6 . 古代农耕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送粮无取僦(租赁),无得反庸(通“佣”),车牛舆重设必当名。然则往速来疾,则业不败农。

——《商君书》(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

材料二   里耶出土的秦简记录了秦始皇时一条令文:“传送委输,必先悉行……急事不可留,乃兴徭。……田时也,不欲兴黔首”。

材料三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材料五   据楼璹《耕织图·序》记载,宋高宗即位于江南,“备知民瘼(疾苦),尤以百姓之心为心,未遑它务,下务农之诏”。楼璹当时任临安於潜县令,“笃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创作了耕织图共45幅,包括耕图从浸种到入仓21幅,织图从浴蚕到剪帛24幅。《耕织图》进献高宗后,高宗十分欣赏,对楼璹进行嘉奖,命翰林图画院摹绘,加以推广。


(1)指出材料二、三能否对材料一进行佐证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四、五,谈谈你对《耕织图》创作和推广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民间教育组织形式,唐代始有其名,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比如宋代有四大书院之称的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嵩阳书院。书院的主持人多为名师宿儒,他们既热衷于从事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工作,又积极从事学术理论的研究与传播。书院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书院的资金主要来自官府的赐田和赐币以及民间捐输,也有部分来自书院自营收入。随着书院影响力的扩大,政府也加强了对书院的控制,书院的官学化色彩愈加严重,书院走出的学生主要还是参加科举,同治光绪年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已经与科举合为体的书院,也一并成为历史。

——摘编自刘河燕《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特点分析》等

材料二   宋初,实行茶叶专卖制度。种茶的百姓为园户,官府向园户提供种植本钱,园户则将所培制之茶除输租外全数交由政府收购,其性质相当于解放初期实行的“统购”。政府榷货机构根据收购茶叶的数量向商贾出售茶券(亦称茶引),商贾凭茶券到茶场提货(称为交引)。由于政府向园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又以较高的价格批发给商贾,政府获取了丰厚利润。至嘉佑中,由于主管官吏的官商作风,对园户的茶叶压级压价收购,影响了园户种茶的积极性,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导致产销脱节。加之管理不善,成本上升,使整个官卖制度经济效益下降。为了克服和改变这一状况,遂将全国茶的专卖改行通商法:茶商园户交易,则按质论价,也可讨价还价。这样既提高了园户生产积极性,又减少了官府收购及调拨的环节,使茶叶交易趋于优质优价的经济原则,也减少了交易程序。《宋史》记载,行禁椎(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茶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行通商法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可见改通商法财政收入有了增加。

——摘编自屠振林《我国古代茶叶专卖政策和茶税征收办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的特点,并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茶叶销售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改革的原因。
2022-07-0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明代中叶至清末(16世纪至20世纪初),是我国传统农业文明的最后发展阶段。我国传统农业文明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超越前代的辉煌成就,并出现了某些新的规模和因素。据记载,明初全国人口有6000万左右,到明末没有多大变化,到了乾隆六年(1741)全国人口为1.5亿左右,而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便增加到3亿,五十年间翻了一番。这一时期,耕地大量拓展,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有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中出现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的分离,一批不仅出租土地,还采用招募雇工,自己直接经营的“经营地主”出现,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向地主租赁土地后,再雇工经营的“佃富农”,到清代,地主自己经营的方式有所减少,而“佃富农”经营方式则有较大发展。从明代后期开始,手工业中,建立在契约关系上的雇佣关系大量出现,到了清代,这种雇佣制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量临时待雇的机工,成为这种雇佣制的保证。由明中期到清代,在全国范围出现了一大批以商品经济活动为主的商业城镇,江南地区更有大量的中小市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迅速发展起来。同时,国内贸易发达,海外贸易也有着相当程度的发展。明前期,政府是这些贸易的主体,而到明中期以后,自由的民间贸易迅速发展,且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明中期以后货币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行千余年的以铜钱纸钞为主的货币制度,逐渐为白银为主的货币制度所取代,这种货币制度的改变,反过来大大地促进了国内外商品贸易的发展。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传统农业文明发展的新规模、新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规模和新因素产生的原因。
2022-04-0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茶从“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至今,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商朝以前,茶被视为珍物。六朝时期,我国佛教盛行,茶与佛教产生互动,促进了茶文化的萌芽。唐朝时期,茶叶品种更加多样,产量也更高。同时随着茶叶贸易活动不断完善,大众饮茶习惯逐渐形成。唐代大量与茶相关的作品出现,如茶诗、茶画等。世界上第一部专门写茶叶的著作《茶经》出现,其内容丰富,包含生物学、生态学、制茶学、分类学及数理学等一系列学科知识,还包括当时盛行的一些关于茶文化的传说、史记资料、诗词歌赋等。

——摘编自郝祁花《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内涵研究》

材料二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英】艾丽斯·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并分析英国社会饮茶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积极意义。
10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梦粱录》卷十三记载:南宋临安,每当夜幕降临,从清河坊至众安桥大街以及两侧坊巷的所有商店开始活跃起来,十里长街,灯烛辉煌,人流如潮,有些饮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各种流动小贩,无论是夜市集中的地段还是小街里巷,到处都有。“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

材料二   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比较中国和西方“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
(3)材料三所示图片分别体现了哪两个历史事件的成果。分析这两个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
2022-03-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