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如图为西周晚期的散氏盘。其内底铭文为一篇土地转让契约,记述了矢(cè)国攻打散国,周天子应散国之请派人调解,并见证矢人赔付给散氏田地、划定赔付的田地及封界,最后举行盟誓之事。这表明当时
A.青铜器的功用发生改变B.盟誓活动强化了宗法制
C.旧的井田制度已经瓦解D.传统规制出现重要变化
2022-05-17更新 | 816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北魏太和九年颁行《地令》,共15条。《地令》第1条前部,第2、4、5、7、8、9、10、13、14诸条款,都有关于国家授田与土地还受的内容。《地令》第3条后款规定各户原有桑田“不在还受之限”,第6条规定“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这表明当时
A.土地国有与现实存在冲突B.自耕农经济出现了衰退
C.国家土地政策并不够完备D.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废弃
3 . 西周晚期琱生簋上的铭文记载了琱生与公两家之间的田界纠纷,下面是为此案件的调解程序。这可以用来解释当时
(一)琱生方上诉,由司法官召伯虎出面调解
(二)琱生方接受调解,并送礼物给司法官表示感谢
(三)纠纷双方达成协议,重新划定田界,由有司确认,并写好文书封存官府
(四)琱生作为胜诉方将事件经过铸刻在青铜器上
A.土地出现私有化趋势B.王室的权威开始下降
C.土地可以随意买卖D.贵族间的矛盾频发
2022-05-11更新 | 628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75年陕西岐出土了西周中期裘卫家族的一批青铜器,其中《三年卫盉》铭文记载了裘卫用价值百朋的物品,换回矩伯"十三田"土地之事,整个过程均有"三有司"参与。这一记载说明西周中期
A.分封制度趋于崩溃B.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
C.该交易可信度不高D.旧有土地制度遭到破坏
2022-05-10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周武王曾规定农民自己开荒种地,每户如能收获粮食36000斤以上者,可以免除其戍边的徭役……随着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官府开始修建地面粮仓,在粮仓的机构设置和管理上已经制定了简单的制度。材料反映出西周
A.赋役制度逐渐被废除B.井田制遭到严重破坏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D.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东汉画像砖中的收租图:粮仓前的广场上,仆人们忙着清点粮食入仓,有二人端坐席前监收。此图可以用来探究当时的
A.精耕细作技术B.小农经济形态C.商品贸易规模D.土地经营方式
7 . 据格伯簋铭文记载,西周时期,格伯用殹妊、仡和甸殷崇地的三十田,从倗生那里换取了四匹好马,并在零谷和谷树木标记。书记官吏戠武建立了文书档案,规定了界域。这反映出在当时
A.自耕农经济发达B.井田制度已被废除
C.土地私有制萌芽D.政府鼓励土地交易
2022-04-15更新 | 696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张家山汉简的发现为研究汉代田宅制度提供了依据。名田制是秦汉时期以军功爵为基础的在地广人稀处制定的土地制度:地位较高的关内侯,其宅地面积为95顷;最低等级的司寇、隐官,受田0.5顷,宅地0.5宅。后由于爵位泛滥、人口增加和开垦的放缓遭到破坏。这一制度的崩溃本质上反映出
A.土地兼并制度存在内在矛盾B.休养生息的治国理念不合实际
C.爵位优先触犯官僚阶级利益D.大土地所有者与小农存在矛盾
2022-04-1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同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关于小农经济的史料与对应的历史认识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料历史认识
A《管子》:“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
一耨,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
小农经济推动了铁制农具
的出现
B《汉书》:“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
或受之寒。”
小农模式降低了劳动积极
C《唐律疏议》:“(均田令规定)户内永业田,
(每亩)课植桑五十根以上,榆、枣各十根以上.”
国家针对小农的家庭副业
作出了制度安排
D《宋会要辑稿》:“赣、吉之民,每遇农毕,即
相约入南贩牛,谓之‘作冬’。”
当地农耕经济逐渐被商品
经济取代
A.AB.BC.CD.D
10 . 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但政府专门绘制地界图册,对每一处田地标明四至及主人姓名,作为处理田宅纠纷的依据。土地买卖契约签订后,还要由官府在砧基簿上进行登记,砧基簿专门记录土地的流转情况。如果不在砧基簿登记,“虽有契据可执,并拘入官”、“交易无效”。由此可知宋代(     
A.土地契约制度不规范B.经济出现严重的衰退
C.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D.土地租佃制受到阻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