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载,西汉成帝“置私田于民间”;东汉济南安王刘康有“私田八百顷”;东汉政论家荀悦则曰:“民田……人卖买由己,是专地也。”从这些记载中可以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大量公田据为私人己有B.土地兼并现象日益突出
C.土地私有制巩固和发展D.均田制受到严重的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国大将王翦率军伐楚之前,为免秦王嬴政的疑心,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秦王问其故,王翦以“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作答。出征途中王翦又五次遣使者向秦王要求封赏田宅。据此可推知,秦国
A.武官势力威胁君主集权B.军功授爵制度已经被废除
C.中央集权统治面临危机D.封建土地私有制得到推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北宋时有人指出:“国家承平日久,田野滋辟,下民售易不常,奸弊百出。”南宋人袁采在《袁氏世范》中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这些现象表明宋代
A.土地兼并威胁社会稳定B.土地所有权频繁转移
C.土地私有制约商品交易D.土地私有化程度削弱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开元年间,唐朝达到盛世,但从均田制等制度层面看,也开启了衰败的肇端。《新唐书·食货志二》指出:“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宋人刘怒认为:“魏、齐、周、隋,兵革不息,农民少而旷土多,故均田之制存。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文。”唐朝官员队伍增长速度又特别快,贞观初期朝廷正式官员仅643人,到开元时已增至18000多人,天宝年间,均田制最终走向了崩溃。

——摘编自陈忠海《唐朝均田制的兴与衰》

材料二:通过对上一阶段土地革命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总结,中共“六大”会议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以及《农民问题决议案》,对1927年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以来实施的“没收一切土地”政策进行了改变,进一步制定了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只“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摒弃了1930年以前共产国际的意见和苏联“土地国有”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将“土地国有”发展为“土地农有”,经过各根据地的实践,最终于1931年春解决了地权问题,标志着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初步形成。这条路线可概括为“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黎林烽《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及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均田制崩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1年土地路线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土地政策对当代制定土地政策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三个时期的受田情况。据此可知
时期受田情况
孝文帝男年15岁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受20亩,奴婢依良。
隋朝开皇二年丁男、中男受露田80亩,永业田20亩。妇女受露田40亩,奴婢5口给田1亩。
唐朝武德七年丁男(21-59岁)、中男(18-20岁)给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寡妻妾给口分田30亩。
A.北魏土地兼并相对严重B.隋代士地开垦数量庞大
C.唐代用人为奴现象消失D.均田制度曾经长期实行
6 . 1975年在陕西省岐山县出土了西周青铜重器“裘卫四器”,其铭文记载有如下内容
穆王廿七年卫笈卫接受周王召见并得赏赐
恭王三年卫盔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与矩伯换取十三田
恭王五年卫鼎裘卫与厉划定地界
恭王九年卫鼎裘卫用车马装备与矩伯交换林地

这些记载主要反映了西周时期
A.土地国有制度的松动B.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
C.民间商品经济的发达D.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7 . 华东师大学者杨勇在评价公元5——8世纪中国的经济制度时指出:农民手中的土地与国家的租调收入结构相适应,国家控制的部分土地产权成为国家获取租税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户获得了土地及其部分的使用、收益和转让权,但其经营行为却被国家控制。这说明国家通过这一制度
A.使土地兼并逐渐取得合法地位
B.将农民的土地产权结构纳进国家的利益框架
C.加速了大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
D.实现了对私人土地产权自由交易的完全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流转之频繁远超前代,当时即有“千年田换八百主”之说。这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甚至有人认为发生了一场“宋代农业经济革命”。据此可知,这一土地政策
A.阻碍了商业发展B.发展了田庄经济
C.激化了社会矛盾D.优化了资源配置
2022-01-11更新 | 570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北省实验中学(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语·周语)记述:周定王派人去宋国,此人在途经陈国时,看到那里“野有庾积,场功未毕”的“公田不治”景象。与此相反,一些奴隶主却尽量驱使奴隶从事荒田的开垦,使西周末期以来不在税收之列的私田急剧增加。周简王六年(前580年),晋大夫郤至公然与周王室争鋣田,双方各不相让,最后竟然到晋侯那里打官司。(吕氏春秋.异宝)记载楚国令尹孙叔教死前告诫儿子,勿受封赏的良田,只取楚、越间的寝丘贫瘠土地,如此可保长有。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孟子拥护封建政治之主张,皆略同孔子。孔子欲存姬周以复兴封建;孟子则图于移朝易姓之后,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之盛世。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呈现出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孟子两人关于封建制认识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孔子、孟子上述认识差异的因素。
2022-01-05更新 | 36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据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上记载,周恭王时(公元前922-前900年)格伯用四匹马换三十亩田:周厉王时(公元前877-前841年)章氏用八邑去向鬲换田,又有良氏用五邑换田,结果都顺利成交。这表明当时
A.小农经济产生B.土地交易已经出现C.井田制度瓦解D.周王室的税收增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