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代前期买卖土地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均田制下,口分田不能买卖,卖一亩是要“笞二十”的;宋代除国有土地外,私人土地的买卖不受到任何限制。……随着货币流通的发展,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这反映了宋代
A.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B.土地集中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C.贫富更替普遍社会流动频繁D.农耕经济繁荣推动社会发展
2021-09-24更新 | 220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代户口登记有主户和客户之分,客户是自己无田,租种地主土地者。这时官、民的土地或庄田,多租与客户佃种,而且不少大地主常有客户数百家,多者数千家。这主要源于
A.地主租佃关系的产生B.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C.封建田庄经济的繁荣D.新型经营方式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律规定,如果妄认或者盗卖“公私田”者,“一亩以下答三十,五亩加一等”,最高判处两年徒刑。官员侵夺百姓私田,则“一亩以下杖六十,三亩加一等”,最高可以判处两年半徒刑。这反映了
A.统治者用酷法来压迫人民B.立法形式保护官府所有土地
C.国家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D.政府管理土地买卖趋于规范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西周实行的公田制下,国君和采邑主只许收取公田上的谷物,农夫耕种公田,不能同时供应军役。到了东周时期,公田制已不能适应战争频繁、军费巨大的新局面。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亩数收税,自此田地有粟米之征。随着公田的废除,私田失去意义,农民间允许公开兼并,有人占田多,有人失去耕地,贫富的分化加剧了。多田人逐渐成为地主阶级,有田农夫和失地少地的农夫逐渐成为农民阶级。赋税制的变化,标志着土地所有制的变化。……这种巨大的变化,因铁制农具的使用而愈益加速。有了铁制农具,田野耕作与草莱开辟都获得前所未有的便利,东周生产力比西周提高了。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鲁国赋役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赋役制度变化的积极意义。
5 . 明末,山西全省上好的田地,几乎全为宗室所占;河南土地则“半入藩府”。顾炎武也曾说江南“有田者十一,为人佃作者十九”。材料所述现象说明当时
A.土地集中现象严重B.政府鼓励开荒
C.宗族势力十分弱小D.租佃关系萌生
6 . 春秋早期,“藉田以力”仍然存在,农人在种私田之外,还须共桃公田,承担力役。后来,“无田(佃)甫田(公田),维莠(狗尾草)骄骄”的现象逐渐普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劳役地租不断瓦解B.君主集权日渐式微
C.农业生产技术进步D.井田制逐步被破坏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土地买卖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所有买卖土地的行为,都需要经过向所属官府提出申请,年底解除其权利义务关系。如果没有文牒便进行买卖,将没收交易所付金额,将土地还给原主。唐朝土地买卖只有到了年终才能彼此除附,这里的原因在于,唐朝政府推行均田制,收授土地始于每年十月,毕于十二月。而买卖土地亦是到年底才能实现权力义务的真正转移,与官府收授土地的时间一致。买入的田产不得超过永业、口分田的受田规格,年终除附便于官府统计每年每户所占土地是否超出律令限制。

——摘编自马艳婷《从土地流转看唐朝土地制度及其出路》

材料二宋代的土地私有化程度不断提高,奉行不抑兼并、不立田制的土地政策。在宋代,民间土地.可以随意买卖,人民是土地的主人。土地作为交易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并且政府颁布了很多关于土地买卖的法令,并对土地所有权的保护做出了特别的规定。如借助输钱印契(向政府购买正规的土地交易文书)确认对土地所有权的保护,规定禁止土地侵权的行为,对侵犯土地权利的行为进行处罚。

——摘编自侯加永《宋代的土地流转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土地政策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土地政策变化的影响。
8 . 我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经历了三个阶段,这说明
阶段时期表现
第一阶段从上古至春秋时期环境保护法制十分完备
第二阶段从战国到唐代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司徒”.“虞部”的作用逐渐减弱或被取消
第三阶段从北宋至清代环境保护法制在清代中后期完全解体。

A.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日益加强B.农田荒芜土地兼并严重
C.自耕农的数量大量增加D.环境保护法制与土地制度变迁同步
2021-06-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明末,农民起义军“不杀平民惟杀官”,势力所及,“宗室无得免者”,“缙绅大姓皆遁徙”,“高门大阀化为榛莽之区”。由此可推知,明末农民起义
A.加速了官僚政治的瓦解步伐B.推动了土地关系的重新调整
C.背离了明清鼎革的时代潮流D.扫清了康乾盛世出现的障碍
2021-06-1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汉哀帝继位后不久,师丹联合丞相孔光等人向皇帝建议:“诸侯王列侯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及公主名田县道,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毋过三+顷……期尽三年,犯者没人官。”该建议意在
A.团结王侯势力以复兴汉室B.减轻平民过重的徭役负担
C.打击宗室分裂割据势力D.抑制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2021-06-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4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