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中唐以后,农户归附政府的户籍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户家庭中人口普遍较多,更多的农民在从事农业的同时也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这表明当时
A.国家赋税政策发生变化
B.土地兼并得到有效缓解
C.自耕农受到政府的保护
D.商业发展冲击农业生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
①战乱频仍             
②民族矛盾尖锐
③刑罚严酷          
④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隋初,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宰相高颎主张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该主张有利于
A.抑制土地兼并
B.壮大自耕农队伍
C.消除封建割据基础
D.催生新的社会阶层
2018-12-12更新 | 125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摘录自《中华文明史》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董仲舒)又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

—《汉书•食货志》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处境艰难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

(3)材料三《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

2018-08-2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反映了清代前期部分年份主要财政岁入情况。据表中信息判断,清代前期
年份地丁银盐课关税
岁入(万两)比重(%)岁入(万两)比重(%)岁入(万两)比重(%)
顺治九年(1652年)2,1268721291004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2,7278727691204
雍正三年(1725年)3,00786443131354
乾隆十八年(1753年)2.938727011743011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2.991615741254011
嘉庆十七年(1812年)2,953745791448112
道光二十一年(1841)2.943717471843511

A.对外贸易额增速较明显
B.农民负担不断加重
C.政府收入结构相对稳定
D.私盐走私现象严重
6 .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2018-06-09更新 | 18335次组卷 | 180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材料我们知道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A.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B.西方国家的侵略
C.人口压力的承重D.农耕经济的落后
2018-04-18更新 | 174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1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居正(1525——1582年)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把田赋、原先按户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

——摘自岳麓版教材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明中后期朱载堉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有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伍袁萃作的《林居漫录》中记载“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昔人所丑,今人所趋也”。

——摘自岳麓版教材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条鞭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中后期社会风俗的变化,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10 . 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政策因素是
时期耕地面积人口
明初8.5亿亩6600余万
清前期10亿亩4.1亿
A.大量耕地开垦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B.摊丁入亩政策使百姓不再隐瞒人口
C.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D.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