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图是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反映了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对图中数据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世界城镇化趋势
A.二战后的城市化进展得益于不同类型国家均衡发展
B.不断发展的工业化水平推动了人类社会城市化进
C.1800年至1850年期间城市化进程最显著的国家是美国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增长是城市化进程的唯一表现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口压力下,英国出现了能源危机(木材短缺)和棉布危机……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还有其他各种条件,包括水力资源、煤矿资源、银行信贷系统,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有利于资产阶级发展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

——引自《保留工业文明的脚印》

材料二   西方国家针对工业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不断建立、调整和完善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运行机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引自《保留工业文明的脚印》

材料三

年份名称内容
1601《济贫法》修正案建立了为贫困无助者提供居住和工作的济贫制度
1848《城市公共卫生法》解决城市公共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1975年实施
1866《城市环境卫生法》旨在解决城市环境卫生问题
1909《城市规划法》政府开始规划城市的建设
1945《工业分布法》旨在解决工业布局问题
1946《新城法》解决卫星城市的发展问题
1949《国家公署和乡村通道法》政府管理乡村交通工作
1952《城镇发展法》关于城镇发展的法律条例

——根据【英】K.J.巴顿《城市经济学》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中建立起来的“经济和政治运行机制”主要有哪些?
(3)材料三呈现的是1601年至1952年英国解决城市化问题的过程,请对这一过程进行解读。
3 . 对以下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主旨的准确解读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没有重工业
B.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
C.第三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主
D.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
2021-02-0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化、近代化是一个极其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对这个历史进程作整体性的概括与总结,其中关键性的问题有如下三个方面

考查视角解读
关于历史时机的问题近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有利于工业化准备和开展的历史时机。
第一次出现于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
第二次有利历史时机出现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发生之后。
第三次有利历史时机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
关于力度的问题对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实行结构性的变革与改建,是保证工业化顺利开展不可或缺的前提,而且其本身也就是近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的结构性变革与改建应着眼于它的实效,而实效又取决于变革时的力度。凡提出的变革目标和变革所获得的广度、深度,速度,是与当时的具体历史环境和发展要求相符合的,其力度便是适度的和有效的。
关于合力的问题当一国经济、政治、文化处于低水平时,自然不能为历史的运动提供必需的启动力与持续力,也就不能把握好历史的时机和力度。反之,情况则会完全不同。因此,采用多角度、多因素和较长时段的综合分析方法,了解各种历史力量或相互抵消、牵制,或相互补充、促进而形成的合力状况,应成为研究各国内向发展的基本手段和出发点。

——据周友光《论近代世界历史上的内向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任意选择一个或多个考查视角,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5 . 一艘货船在1910年离开英格兰,带着铁轨和普通货物前往墨尔本,然后为阿根廷捎上联合收割机,此后装载运往加尔各达的小麦,在此装载运往纽约的黄麻。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材料信息有误当时无电报B.英国处于世界贸易中心
C.英国当时以商品输出为主D.科技推动世界市场发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世界总人口
165018.318.32.45.45亿
175019.213.11.67.28亿
185022.78.15.111.71亿
190024.97.49.016.08亿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
(2)有人说"英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这一观点。
7 . 劳动中的人

材料一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问世。他认为所有这些简化和便利了工作的机械发明,本质上是源于分工。约翰·温奇库姆建立了一个作坊(1564年),200名织工集中在一间又长又宽的屋子里,使用200架织机,200名学徒帮忙,100名妇女梳理羊毛,200名少女运转线杆的纺车。捡选羊毛的工作由150名儿童来完成。呢绒一经织成,即交到50名剪毛工人和80名整理工人手里。这个作坊还有一个雇佣20名工人的漂洗作坊和一个雇佣40名工人的染坊。监督者的作用就是使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合理化”。这一过程包括了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和想方设法去考核每一单位的投入产出,以及如何有效的进行要素组合,其结果是鼓励了技术创新,导致了组织创新。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福雷德里克·泰勒出生于宾州的一个富裕家庭,其“科学管理”方法出现在美国不是偶然的。他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工序,然后对每一个工序中工人的劳动动作和时间进行研究,进而根据专门化的原则设计工人的动作和机器的功能。智力被驱逐出了车间和工厂,在那儿只留下没有大脑的臂膀和适应钢铁装置的肌肉装置。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尽管泰勒制受到劳工组织的反对,但是仍然被迅速推广开来。

材料三   1979年,全世界有1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3000台在美国,法国有150台。“合并者”是一种焊接机器人,它样子像一只螳螂。它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他腾空机器,而后归位,为下一个汽车做准备、它一小时能经手110辆汽车,它永不疲劳,它永不抗议,它永不缺勤……当然,它也不买车……

——叙述者为一名法国汽车制造厂的工人


请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对“劳动中的人”的变化进行解读。
2022-04-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1884—1900年,欧洲列强在非洲侵占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领土和人口的统计表。下列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侵占土地(万平方英里)人口(万)
英国3705700
法国3603650
德国1001470
比利时903000
葡萄牙80900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B.各国所占非洲殖民地面积与经济实力成正比
C.西方列强由此开始了对非洲的大规模商品输出
D.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扩张与争夺的进一步加剧
2022-04-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关于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1870、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年份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
1870年22%8%13%10%/
1913年15%11%13%8%4
A.美国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B.英国贸易优势的保持主要依靠技术创新
C.德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进步D.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各国矛盾加剧
2020-12-0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模块诊断历史试题
10 .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1890—1913年欧洲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表(相当于百万吨煤)
国家1890年1900年1910年1913年
英国145171185195
德国71112158187
法国3647.95562.5
俄国10.9304154
A.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B.欧洲主要国家工业化发展不平衡
C.英国成为工业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D.推动了世界交通及通讯方式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