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7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了中国哲学史座谈会。在学术讨论时,发言者不论资历、学识、年龄和辈分,一律平等,始终注重心态平静、以理服人。这次会议(     
A.促成了“双百方针”的提出B.有利于中国哲学持续发展
C.彰显了理性研究学术的精神D.引发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经过多年反复观察、试验,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成功培育出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80年代以来,他们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广表明(     
A.世界饥饿问题得到解决B.粮食储备技术显著提升
C.科技革新助推粮食安全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科举制。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大兴“文字狱”。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

材料二   1905年陈独秀到安徽公学任教,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到五四前后他的教育事业达到顶峰。五四前期(19161919年)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个性主义,认为当前的要务是塑造新一代的国民:“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见所需乎为国献身之烈士,其量尤广,其势尤迫。”五四后期(19201923年)陈独秀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教育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他强调教育应建设在社会的需要上面,学校应破除“闭关主义”,向全社会开放。

——摘编自郭秀文《从专注个人到重在社会——陈独秀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的演变轨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前后陈独秀教育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至2018年前),邓小平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方法上要适应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参加的劳动要与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相适应,避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要考虑近期生产建设要求,更要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专家和劳动后备军。自此,我国学校劳动教育开始从以往偏重体力劳动转向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从以往单向度适应现有生产劳动水平转向面向未来引领劳动发展;从重劳动转向重教学、重实践。服务学生素质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这一时期劳动教育的主旋律。

——摘编自刘向兵、曲霞《党史百年历程中劳动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时期劳动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
2022-11-1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指出:“要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改进教学方法,过去的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面过窄,不能适应各项建设工作和继续深造的需求,对毕业后的就业和转移工作领域往往造成困难,这种状况必须予以改变。”这一指示(     
A.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变B.体现国家对教育界开始拨乱反正
C.旨在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的要求D.践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5 . 如表为新中国成立前后,以老舍作品《骆驼祥子》为原本创作的连环画的情节变化。这表明(     
A.连环画成为文化普及的重要手段B.连环画集中继承了传统艺术风格
C.特定思想感情风俗习惯影响创作D.连环画的革命救亡色彩愈发浓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方红》是一首陕北民歌,该曲曾在开国大典上作为背景音乐,也曾伴随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入太空。并多次被改编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影视等作品,受到各地群众喜爱。2009 年,《东方红》入选中宣部推荐的 100 首爱国歌曲。该作品(     
A.体现了艺术性与革命性、人民性的结合
B.彰显了时代性与历史性、世界性的统一
C.诠释了“双百方针”的深刻内涵与意义
D.说明中西方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不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著名作家韩少功回忆道:“全国恢复高考的消息最初未能使我动心。对于那次高考能否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和公平择优,我一开始十分怀疑。”著名教授徐行言也曾道:“虽然上大学是我内心深处所向往的目标,但在经过四年的推荐入学和张铁生的白卷风波之后,我却始终将信将疑。”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中国已处在社会转型的前夜B.恢复高考制度的群众基础广泛
C.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亟待开展D.改革开放推行过程中存在阻力
8 .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这一决定(     
A.旨在建立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B.迎合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解决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D.落实了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9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998年为9.8%,2002年为15%,2005年达到21%。1998——2005年,高等教育毛人学率增长11.2%。这说明,我国(     
A.高等教育体制得到完善B.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
C.国民整体素质大幅提升D.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扩大
10 . 1950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废除政治上的反动课程”,开设“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1956年,“马列主义基础”和“中国革命史”被列入高校必修课。上述调整旨在(     
A.推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B.落实“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C.明确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方针D.指导高校建立完善学科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