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6 道试题
1 . 朱熹认为,“心者,人之知……知觉从义理上去则为道心,知觉从利欲上去则为人心”。因此他主张必须让人的知觉从义理上去,使心中装有仁义礼智,从而达到一种不为物累的崇高境界。材料体现了朱熹
A.“存天理,灭人欲”思想B.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倾向
C.“格物致知”的方法论D.用“心”感悟世界的认识论
2021-10-18更新 | 697次组卷 | 13卷引用:【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统编版)-期中测试题01
2 . 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单曲,魏晋以来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时人)喜欢劲歌狂舞;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导致吴歌表现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异端思潮的影响B.散曲等艺术形式冲击
C.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D.人们个性受到了压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宋疑孟者在怀疑中对孟子思想的深挖掘,使得孟子思想在当时受到了更大的关注。这不仅激发了学者研究孟学及其他儒学经典的意识,而且推动了儒家经典从“五经”系统向“四书”系统的转换。由此可见,北宋的疑孟思潮
A.有助于新儒学的发展B.使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使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推动了陆王心学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虽然唐代统治者多次修订礼乐典制,使祭奠天地祖先的制度得以规范化,以维系中华民族敬天法祖、忠孝仁爱的传统,但终不能和有统一教义教规、统一信仰的宗教相匹敌。这说明
A.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受到挑战B.战乱时代人们渴求精神安慰
C.道家针对生老病死作出解释D.佛教确立了正统思想的地位
5 .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学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学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B.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王阳明认为,人子有父母之丧,哭与不哭,完全决定于个人”由衷”的情感,而不是“循守格套",情不由衷,在吊客面前“作伪”。据此可知,王阳明
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B.否定纲常伦理道德
C.突出个体的自我意识D.倡导知行合一思想
7 . 明清时期,徽州家谱、方志和文人笔记等文献对徽商经营中的各种义行及致富后如何报效家族、乡里和国家多有记载。各类“儒行”“义举”成为徽州民间评判商人德行的一个重要指标。该现象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正统性B.体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C.背离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8 . 朱熹说:“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且如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表明朱熹主张
A.万事万物客观存在B.天理是世界的本原
C.各种事物均包含理D.天理人欲相互依赖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思想发展状况

时期思想状况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秦朝推崇法家思想
汉武帝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教并立
隋唐三教合流
宋元以后理学兴盛
分析材料,总结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规律,并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加以阐释。
10 . 元朝中期开科举时,宰相向皇帝上资:“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已、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才去也!”由此可知,当时
A.科举考试不再考诗赋科目B.人才选拔制度更加成熟完备
C.理学迎合了封建统治需要D.“五经”开始成为官方教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