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激励人们奋发励志;又强调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荀子B.朱熹C.王阳明D.李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龙场猛悟道,一反程朱理。格物即格心,孔学千古秘。颇重致良知,未解世危机。”其评价针对的思想家是
A.王守仁B.李贽C.顾炎武D.黄宗羲
3 .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以下主张或言论属于朱熹的有
①“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②“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③“存天理,去人欲”   ④“天地之化日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09-19更新 | 21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9月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朝人聂豹认为“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而于身心一无所得者,往往有之”,若有志于圣学,应“精察此心之天理,以充满吾良知本体之量”。材料反映出聂豹
A.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方法论B.批判了儒家思想的神圣地位
C.认可了王阳明心学的理论D.论述了清静无为的政治观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A.“仁”B.“心外无物”C.“理”D.“格物致知”
2020-02-05更新 | 87次组卷 | 28卷引用:嘉兴市第一中学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一历史考试题卷
6 . 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
A.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B.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
C.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D.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
2019-05-07更新 | 432次组卷 | 33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
A.格物致知
B.知行合一
C.心外无物
D.发明本心
2019-04-26更新 | 854次组卷 | 24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嘉兴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
2019-01-30更新 | 2354次组卷 | 64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0·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
2019-01-30更新 | 745次组卷 | 107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2019-01-30更新 | 2278次组卷 | 111卷引用:2011年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