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7 道试题
1 . 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公卿各保其家,忠义岂有不立?忠义既立,朝廷之本岂有不固?则事无不治,”这表明张载主张(     
A.建立世族制度B.运用宗法治理社会C.推崇道德理性D.重视世俗社会教化
2023-10-27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九师联盟(含蚌埠市)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代理学家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宋代理学家强调“三纲”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提高民众文化修养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C.化解儒学信仰危机D.完善儒学理论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其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是(  )
A.强调获得精神方面的自足B.宣扬追求来世的幸福
C.强调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D.宣扬追求自由的生活
2023-01-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以“中庸”为方法论的政治伦理思想。“仁”既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准,又是现实管理中用作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为政治国的最高原则。“仁”的表现形式是“礼”,“礼”的内核是“仁”。孔子“礼”的思想传承于周礼,它是一种保持社会各种人“明份”,从而使社会有序的思想,是一种外在他律性的规范和典章制度。“中庸”则是孔子提出的修身、处事的理论原则,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所表现出来的“度”,强调人与人关系中,要“执两用而中”,无过无不及。例如,在君臣关系中,要加强君主权力与尊重臣民权利相统一,君主驭臣又接受臣民的监督,臣民可以匡正君主的行为而不能越界;官民关系中,官府要宽以待民,人民要知礼而为。

——摘编自魏雪《先秦儒家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宋代儒学的表现形态是理学,它以儒学为主,同时吸收了佛道思想,它主要讨论“性与天道”的哲学问题,并旁及文化的各个方面。理学的出现加强了封建主义精神压迫,同时它又是儒学思想中精华的发扬光大。当理学家离开关于“天理”的说教而论述治学问题的时候,他们又发展了早期儒学中重视人的独立思考、兼综百家和重视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朱熹在研究文化遗产时,非常注重独立思考,他强调“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理学的经邦济世思想和“国格”观念,在一些政治家和志士仁人身上也发出了光芒。如文天祥在被囚禁的土牢里写出一首气壮山河的《正气歌》,表现了视死如归的崇高民族气节。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思想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与先秦儒学相比,宋代理学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古代儒学发展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理学家发挥《中庸》的“天命之谓性”说,确证人人生来就有善的德性,善的德性根源于天,神圣而又庄严,需要人用一生来护持和坚守。人对自身善性的修养是责任,亦是权利。这表明宋代理学(     
A.主张消除人的欲望B.注重塑造人的品德C.强调人要敬畏自然D.意在维护个人权利
7 .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B.使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王阳明提倡的“致良知”强调“内外合一”“知行合一”。他以“心理合一”变“摄理入心”为“从心求理”,强调人们可以从自己的内心认识天理;以“物我合一”变“以吾心求物理”为“推致吾心良知于事事物物”。据此可知,“致良知”学说(     
A.推动了理学价值追求的转变B.导致了理学思维方法的变革
C.促进了理学行为方式的变化D.实现了理学“求理”路径的转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朱熹认为,饥饿的时候想要填饱肚子,口渴的时候想要喝水,这些欲求是为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活动的,符合道德原则,是可以归为“天理”的;但是如果饮食不是为了果腹;而是追求对美味的享受,这些超出基本生存需要,只是为享乐的物质欲求,便是“人欲”。据此可知,朱熹认为(       
A.“天理”和“人欲”水火不容B.合理的“人欲”也是天理
C.“天理”和“人欲”相互割离D.“人欲”是“存天理”关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对《尚书》的考证和解释,使用他理解的语言来表述;南宋理学家朱熹,发现弟子读不懂“四书”“五经”,就用“集注”“章句”和“或问”等形式来解读。据此可知,两者都(     
A.致力儒家经典演义化B.力图解决儒学僵化的问题
C.重视历史文献通俗化D.否定传统伦理的道德标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