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朱熹晚年编著的《四书集注》,是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使理学通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注重理论的教育,注重普及,注重民俗的改造,使“士人的思想”成为“世人的常识”。这反映了(     
A.朱熹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理学的主张“存天理、去人欲”
C.朱熹理学强化了等级与秩序D.朱熹重视理学的普及化、世俗化
2022-11-13更新 | 165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日新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某史书记载:“新安朱熹,大抵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此宋儒之学所以度越诸子,而上接孟氏者欤!”该史书( )
A.代表了封建政府的价值立场B.表达了心学家对程朱理学的批判
C.客观评价了朱熹的学术成就D.阐发了明清进步思潮的价值理念
2022-11-12更新 | 751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百树学校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不同时期儒家思想家提出了不同主张,推动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以下关于儒家思想家与其主张匹配正确的是(   

①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③致良知,知行合一点

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A.黄宗羲、王阳明、董仲舒、孔子B.顾炎武、董仲舒、王阳明、孔子
C.顾炎武、董仲舒、王阳明、孟子D.黄宗羲、董仲舒、王阳明、孟子
4 . 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
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2022-10-20更新 | 550次组卷 | 60卷引用:江西省高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朱熹认为:....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与该思想主张最接近的是( )
A.“人人皆可以为尧舜。”B.“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C.“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D.“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传统思维的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宇宙架构中,人“须大做一个人”也就意味着要求人们的生命展开同天地、自然运转和谐而不滞,也就是陆九渊常说的行与理同与道同。在此,陆九渊认为(     
A.人能够憬悟天理B.天地人三才应合一
C.天理与使命共存D.穷理不必向外探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代儒学家,兴起一股研究《易经》热,北宋时期的周敦颐专门写有《太极图说》主题,程颐和朱熹都专门为《周易》作注。这一现象的出现
A.体现儒学深受道教影响B.反映佛教与儒家有相通之处
C.促进儒学的哲学思辨化D.导致宋代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2022-06-05更新 | 1096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届新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朱子语类》记载:“试思人以眇然之身,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以常人而可以为圣贤……是如何而致?若分明见此,志自立,功夫自住不得。”此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主要是(     
A.“格物致知”B.“天人合一”C.崇德尚贤D.自强不息
2022-05-30更新 | 356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景德镇市六校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王阳明对理学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对程朱理学的理论“革命”来实现的:一是“心理合一”,变“摄理人心”为“从心求理”;二是“物我合一”,变“以吾心求物理”为“推致吾心良知于事事物物”。这一“革命”旨在
A.立足探究宇宙万物的本原B.实现穷理从内化型到外烁型
C.推动儒学道德教化的转型D.强调对程朱理学的彻底否定
2022-05-17更新 | 29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宋理学家张载在《西铭》一书中提出“民看吾同胞,物否与也”的观念,后人把它概括为“民胞物与”(爱人和一切物类),张载的这一理念
A.蕴含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B.推动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C.继承了荀子人性论的观点D.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