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公元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
A.万物的本原
B.探究天理的途径
C.儒家的纲常伦纪
D.发明本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
4 .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2016-11-27更新 | 620次组卷 | 20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理科)
5 . 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
A.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B.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016-11-27更新 | 223次组卷 | 25卷引用: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朱子语类》:“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辩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知行合一”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D.“存天理,灭人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04年8月,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悲哀的原因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B.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地客观评价
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无任何进步之处
D.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
8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016-11-18更新 | 2020次组卷 | 102卷引用:2015-2016学年青海西宁十四中高二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
①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
②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
③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
④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16-11-18更新 | 343次组卷 | 1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10 . 有一天,王阳明和一位朋友去郊外山林里游玩,有一段关于“花树的存在与否,与人内心感受有什么关系”的对话。在王阳明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下列观点符合上述对话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穷理然后足以致知
D.知行合一
2016-10-24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一完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