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出现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和译作,作者和译者大都是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儒家的道德标准推崇强烈的自律意识,即自己希望实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实现,而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同样重视对言行准则的规范,其教义强调克制欲望、努力工作、勤俭节约,通过今世的善功来彰显上帝的恩泽,进而成为上帝的选民,最终得到拯救。欧洲当时处于封建君主专政和宗教神学统治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和思想家从儒家学说中看到了曙光,希望借用儒家思想和理念来解决时政的弊端,推行自己的主张和理想。

——摘编自王倩《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之间思想文化交流的认识。
2 . 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理解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概括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018-06-07更新 | 1342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创作的散文《敬姜论劳逸》中指出:“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清初教育家颜元认为:“吾用力农事,不遑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上述思想
A.表明了统治阶级对劳动的重视B.意识到劳动对品德养成的重要性
C.反映了对劳动作用的不同认识D.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观念
2020-04-27更新 | 682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密练(七)文综历史试题
4 . 明代思想家王廷相(1474~1544年)指出:“近世好高迂腐之儒,不知国家养贤育才将以辅治,乃倡为讲求良知,体认天理之学,使后生小子澄心白坐,聚首虚谈,终岁嚣嚣于心性之玄幽,求之兴道致治之术,达权应变之机,则闇然不知。”这表明王廷相
A.倡导崇实黜虚学以致用B.从根本上否定儒学思想
C.肯定了心学的重要作用D.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5 . 古代有学者认为,周孔与宋儒的根本区别在于:宋儒“只教人明理”,而“孔子则教习事";他还认为只有“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据此可知,该学者
A.主张重建儒家伦理规范B.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
C.力图冲破周孔儒学束缚D.推崇重利轻义价值观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实学"概念的某些思想内容虽早已有之,但把这些内容升华为“实学"概念,则始于北宋程颐。尔后,宋元明清时期的许多实学家都沿用这一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中国的实学思想,从而构成了长达800多年的中国实学思潮。

阶段时间概况
产生与发展从北宋至明中叶这一历史时期的实学还不完备,还不能够真正把“实体”与“达用”两者结合起来,未形成完整系统的实学思想体系
发展从明中叶到清乾嘉时期比宋元时期具有更加丰富的社会内容,主要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随着“西学东渐”而在科学领域开创了重实践、重验证、重实测的时代新风
高涨并转型从清代道咸到同光年间这一历史时期的实学思想,主要是围绕“救亡图存”这一时代主题而展开。晚清实学的最大特点,既继承了中国古典实学的成分,又大量地吸收了西政与西学,企图以西学之实补中学之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学”发展历程的认识。(要求史实准确,逻辑f,表述清晰。)
8 . 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
             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名称地点描述
匡社苏州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吴江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苏州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无锡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市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2021-03-02更新 | 280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9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
10 .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2019-12-09更新 | 614次组卷 | 67卷引用: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实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