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5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文言的命运是与传统文化密切相连的……只要传统文化、民族特性受到重视,文言总会或多或少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肯定与提倡”。这说明
A.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B.提倡白话文违背新文化学者的初衷
C.使用白话文割裂与传统文化的联系D.文言文的使用需要特定的环境
2 . 新文化运动时期,王国维以近代西方实证科学方法“证史”,充分利用新发掘的资料,如殷墟甲骨文、敦煌文书等,将它们与古器物、古文献资料相互印证,写出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周制度论》等史学名著。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开创了现代史学研究的新天地。作为个例,这可以说明新文化运动
A.完全否定了传统史学观B.促进青年民族觉悟高涨
C.促进了学术思想的解放D.促成了文化的全面转型
2020-12-2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          

材料二   士大夫阶级都以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圣先贤的法制,历代相传,绝不可变更的。康有为知道非先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变法就无从下手。所以在甲午以前,他写了一篇《孔子改制考》。他说孔子根本是个改革家,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改革法制……康有为这本书的作用无非是抓住孔子做他思想的傀儡,以便镇压反对变法的士大夫。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材料四   杜维明:“五四”知识精英对儒学的创造转化有极大贡献。但对一种源远流长的文明全盘否定,把一个民族的没落,全归结在儒家文化头上,有些粗鲁。不能平心静气地判断传统核心价值的优质部分,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掉一样残酷。当时的精英认为激烈批评传统文化,即能为学习西方创造条件,还认为西化了,就充分现代化了。今天,最普通的知识人也知道,这种极端心态必须超越。

袁伟时:杜先生曾提出,新文化运动应肯定仁、义、礼、智、信,我赞同,但想补充,五常的道德规范应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否则,它只能为宗法专制服务。

——摘编自《究竟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杜维明VS袁伟时》


(1)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一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对孔子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指的是什么?陈独秀思想主张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杜维明与袁伟时的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4 . 学者傅斯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现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材料中“文化的觉悟”
A.延续了“中体西用”的陈旧观念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
C.加快了清朝统治走向覆灭的进程D.动摇了传统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5 . 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发表文章指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奉劝人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主义。这实质上是(     
A.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的反映B.爱国知识分子反对西学泛滥的号召
C.反对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D.倡行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6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 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据此判断
A.中国与欧洲近代化模式基本一致B.中国近代化道路环节不全
C.中国近代化是从变革人心开始的D.中国近代化实践次序倒置
7 . 辜鸿铭曾对中国士大夫的两种极端心理给予批评:“自来我中国士大夫夜郎自大,其贻讥外人固不足怪,惟今日慕欧化者,又何前倨而后恭也。”这表明他
A.主张理性地对待中西文化B.批判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
C.带有复古守旧的思想倾向D.主张东西文化应互补调和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 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 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 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 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24 年前诞生的中国共产党,鲜明地高举共产主义的旗帜,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在 24 年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领导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根本指导思想,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指导思想,逐渐成为集中全党智慧的毛泽东思想。……

会议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刘少奇的报告。在随后召开的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用两天的时间,向代表们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刘少奇在会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准确而科学的定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 思想”,代表全党肯定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这个报告获得了一致通过。毛泽东思想的确立,也成为中共“七大”最重要的历史成就之一。

——《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 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 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 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特点,指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理 论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新贡献。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此时期又形成了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
2020-12-0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1·河南新乡·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胡适指出,新文化不应用突然置换的方式取代旧文化,而要考虑“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由此可知,胡适
A.承认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不可分割性B.主张全面有序借鉴西方现代文化
C.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具有不彻底性D.力求用科学精神弘扬传统价值观
2020-12-01更新 | 1789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重庆卷)03
10 . 1921年,北京大学预科招生文言译白话的题目取材《世说新语》,白话译文言题目取材《儒林外史》,标点文章题则选了《稼轩词》,这些选材都是一些难入“正统”序列的稗官野史和笔记小说。这说明当时的北京大学
A.挑战正统观念的精神B.实行兼容并包方针
C.倡导民主科学的思想D.倡导文学的通俗化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