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所示是陈独秀关于青年的论述。

论述

出处

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若夫明其是非,以供决择,谨陈六义,幸平心察之;“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敬告青年》
(1915年9月15日)

外览列强之大势,内鉴国势之要求,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

《今日之教育方针》
(1915年10月11日)

倘自认为二十世纪之新青年……青年之精神界欲求此除旧布新之大革命;第一当明人生归宿问题……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第二当明人生幸福问题

《新青年》
(1916年9月1日)

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视所需乎为国献身之烈士,其量尤广,其势尤迫。故我之爱国主义,不在为国捐躯,而在笃行自好之上,为国家惜名誉,为国家弭乱源,为国家增实力

《我之爱国主义》
(1916年10月1日)

根据材料中任一或全部信息,概括陈独秀设想的青年形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所述青年形象具体可感,说明思路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2-04-25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封闭管理四月份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表为20业纪20年代前期思想文化界的重要现象。据此可知
A.东西方文化开始出现冲突.B.西方文化受到部分学者质疑
C.欧美受--战影响实力衰落D.复兴古代文化成为时代主流
3 . 阅读下表,三者教育思想的共同点是(  ) 
严复 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蔡元培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文武合一,智德兼备)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毛泽东 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A.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B.宣传自由平等理念且注重道德品质教育
C.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D.付诸实践并在当时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2022-03-20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5 比较变化类选择题-2020年高考历史选择题高分攻略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重要的事件都发生在1917年年初到1921年年底的五年之间,不过我们也不应把五四时代严格限定在这几年之内,有些民族思想和新思潮早在1915年就已经成形(如下表所示)。这一时期恰恰是中国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历史内涵复杂而丰富的历史之变期。

时间事件
1915.5“中日民四条约”签订
1915.9《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底“中华帝国”建立;反袁护国运动
1916年底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新青年》编辑部迁至北京
1917年夏张勋复辟
1917.8护法运动开始
1917.11十月革命
1918.11一战结束;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1巴黎和会的召开
1919.5五四运动爆发
1919.6上海“三罢”斗争;拒签《凡尔赛和约》
1920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1921年共产党成立

——据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五四时期历史之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4-27更新 | 261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为1923~1924年中国关于科学与人生观关系的学术论争情况。造成这一论争的主要原因是
派别玄学派科学派
观点反对科学主义,认为科学本身就含有有害的生命观、粗糙的功利主义和过度的行动主义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科学的方法是万能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A.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强烈冲击B.传统文化不适应近代化的需要
C.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必然要求D.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已深入人心
2022-02-2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下表所示乃是近代几位主要教育家的论述。据此可知,他们都主张
时间教育家主张
1912年蔡元培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主张五育并举
1904年张伯苓最早把奥林匹克教育列入学校课程,通过实施奥林匹克教育推动校园体育课程建设。他在创办南开学校之初,就明确提出,教育一事,尤要在造成完全人格,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偏废
1928年梁淑敏东西方教育存在根本的差异,中国人传统的教育侧重“情意”教育,例如孝悌之教;而西方人侧重“知识”教育,例如自然科学之教。东西方教育各有得失,应该相互借鉴

A.培育积极健康的新国民精神B.要明确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C.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相接轨D.在重视传统中汲取文化力量
2022-01-05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第一中学等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流行词汇
1840—1912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
1912—1949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她……
1949—1978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
1978年以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网……

根据材料,选取每一个阶段中的一个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8 . 下表是《新青年》第1—6卷的主编情况统计表。据此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姓名籍贯留学时间留学国家和学校
陈独秀安徽怀宁1900—1903年1906—1907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日本早稻田大学
高一涵安徽六安1912—1916年日本明治大学
胡适安徽绩溪1910—1917年美国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钱玄同浙江吴兴1906—1910年日本早稻田大学
李大钊河北乐亭1913—1916年日本早稻田大学
沈尹默浙江吴兴1902—1912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

A.《新青年》始终坚持宣传民主与科学B.日本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源地
C.陈独秀对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贡献最突出D.留学教育为新文化运动培养了中坚力量
9 .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有关平等观的对比表

——摘编自王培培《卢梭平等观与马克思平等观的比较》、冯沽《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10 .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有关平等观的对比表

不平等的原因平等观
卢梭法律和私有财产的设定,官职的设置,合法的权力变成专制的权力都是不平等产生的原因。人生而平等,法律的存在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自由和平等两大目标,社会契约则是以政治与法律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的不平等。
马克思生产资料私有制与阶级对立分化的存在决定了平等的社会分配是不可能出现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国家生活原则,而国家应该代表所有人民的利益。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制与阶级。
李大钊传统伦理纲常是不平等的社会原因,经济不平等是终极原因。接受进化论、唯物史观思想,主张实行公平分配。
在经济平等基础上追求人格平等。批判传统伦理纲常,主张男女平等,延续传统文化人格理想模式下的平等观。

——摘编自王培培《卢梭平等观与马克思平等观的比较》、冯洁《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