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
A.科学理性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强国御辱
2019-01-30更新 | 688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3-2014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2019-01-30更新 | 1397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3 . 近代中国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
C.中西文化交融D.反对专制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2019-01-30更新 | 154次组卷 | 4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近代以来,有识之士不断传播新思想,开启民智。新文化运动为此做出的突出贡献是
①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民主革命                 ②借鉴西方思想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③抨击纲常名教,提倡自由平等                 ④促进近代科学精神的传播和普及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个人”一词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时“多引以为诟”,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却大行其道,广为流传。这变化主要是因为
A.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
B.民众的个性得到解放和张扬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理念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019-01-28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文明成果,“求真理于世界”,努力探索救亡图存和富国强民之道,并从失败中不断地总结,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材料三: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四: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结合梁启超的观点,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时期分别有那些阶级或阶层提出什么思想并指导了什么代表性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
(4)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8 . 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D.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
2018-12-18更新 | 299次组卷 | 28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8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认为中国的一切落后都是由忠、孝、贞节这三样道德带来的:“中国历史上,现社会上种种悲惨不安的状态,也都是这三样道德在那里作怪。”他把最基础的忠、孝、贞节看作罪恶之源,这表明
A.中国开始全面否定孔教及其封建伦理道德
B.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存在激进主义倾向
C.新文化运动摧毁了一切道德和美德的传播
D.陈独秀未能深入理解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
10 .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度’‘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
C.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
2018-11-20更新 | 160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