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15--1920年间,《新青年》开辟了“国外大事记”专栏,对“日本内阁(选举制度)之改造”“德意志之国民性”“法国革命时代之军人”“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等内容进行了介绍。这些专栏旨在
A.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B.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
C.争取外国对华革新支持D.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2 .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知识分子既从西方文明中看到了新希望,又注意到了西方科学发展所带来的道德伦理论丧问题。他们力主中西调和,在西方科学、物质文明和东方伦理、精神文明之间寻求平衡。这一主张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A.中外文明呈现融合的态势B.救亡图存成为知识界的共识
C.知识界对中外文明的反思D.马列主义思想方法广泛传播
3 . 历史记录电视剧《觉醒年代》里毛泽东问陈独秀、李大钊:“先生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是落后的传统文化吗?”陈独秀:“当然不是”。毛泽东又问“那先生为什么要大力批判传统文化?”陈独秀说:“因为有的人把传统文化当作治国救国的指导思想”。他们的谈论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有利于反思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B.为科学理论的到来开辟新天地
C.培养具有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新青年D.探寻救国救民的民主革命道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孔于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揪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给每一个人以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权利,一切已有的价值规范和秩序将被重新估价和重新建构。这确乎是西方社会转向现代建构起“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的基本出发点。使人们有可能逐步意识、认同、接受乃至维护和坚持诸如自由与平等、人权与人道,个人与社会、自然法与国家民主(法制)政治……等全新的“现代性”政治和“现代性”道德的基本价值观念。启蒙的道德意义在于摆脱中世纪神学的信仰伦理传统,在于创造和建立一种新的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秩序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体系。

——摘编自万俊人《西方“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念体系之建立论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运动,是在面对过去、反叛过去的激烈态度中形成的。在民主方面,从对西方的议会制度产生兴趣和仰慕,到君主立宪主张的提出,再到民主共和方案的设计,最后人们认识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在科学方面,从“师夷长技”阶段对西方“坚船利炮”的羡慕,到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再到自然科学的传入,最后人们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研究。

——摘编自薛子燕《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


(1)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价值观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文化运动价值观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现代价值观建立的共同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新青年》杂志第一期第一号封面人物是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陈独秀撰文指出,中国国民“不能食力者,必食他人之食,不思创业者,自绝生利之途”,造成“民德由之堕落,国力由之衰微”。由此可见陈独秀主张
A.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政体B.培养拼搏进取的新国民精神
C.走振兴工业的实业救国道路D.组织工人阶级建立工人政党
2021-04-16更新 | 692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如图为1914-1915年部分小说杂志封面上的女性读者形象。影响这一时期对女性读者关注的主要因素是

(《小说新报》第10期)(《中华小说界》第2期)(《礼拜六》 第2期)(《繁华杂志》第6期)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B.劳动者的强烈要求
C.中国社会变革的需要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21-04-1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革命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指易姓和改朝换代,近代逐渐有彻底变化和根本变革之意。维新之意与改革、改良相近。有学者建立近代文献数据库,栓索“革命”、“维新”、“改革”、“改良”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在1890~1926年的使用情况如图。


——据金观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1890~1926年“革命”、“维新”、“改革”、“改良”等词语的使用情况做出合理解释。
2021-03-20更新 | 38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世纪初,中体西用、中西调和、附会中西、全盘西化等思想观点相继出现并进行激烈论战。这一现象
A.反映了改造中国的迫切性B.提出了具有实践性方案
C.动摇了传统文化主流地位D.找到了文化转型的方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陈旭麓提出,“传统思想,在其开始大都是合理的,一旦成为传统,它的惰性就越来越多。革命与改革在于对惰性的鞭打,鞭打的过了头,抛弃了其中的合理内容,传统又会振振有词、理直气壮起来”。下列事件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新文化运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