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材料中的“现实”是指
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C.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
2021-05-01更新 | 75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变法不但在政治变革上是一次历史的超越,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是一次 重大的历史转折。从此,中国古老的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在“西学”和新学的冲击下,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在新旧思想、新旧文化的撞击中,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地气风水之谈,乞灵枯骨。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战斗生事之所需,一一仰给于异国。商不知科学,故惟识圈取近利,未来之胜算,无容心焉。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苗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其想象之最神奇者,莫如“气”之一说,其说且通于力士羽流之术;试遍索宇宙间,诚不知此“气”之果为何物也!

——《青年杂志》11号,1915915

材料三

人物部分观点摘录
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兴学校”、“实行君主立宪”......
鲁迅小说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在政治上“历史的超越”主要表现是什么? 概括其对思想文化的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结合所学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思想原因。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近代思想解放的发展特征。
2021-04-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中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为此,陈独秀主张
A.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专制统治B.以西方文化改造国民心灵
C.以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发展D.以渐近改革实现国家富强
2021-02-23更新 | 386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4 . 胡适遵循母命与江冬秀结婚,对此,林语堂这样评价:“胡适大名垂宇宙,小脚太太亦随之”;鲁迅则说:朱安是我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
A.民主科学大旗高扬B.新旧思想激烈碰撞
C.大众民主意识觉醒D.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陈独秀在1916年发表的(吾人最后之觉悟》中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尤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强调的“最后之觉悟”是指
A.反对西方的文化侵略B.以白话文代替文文言文
C.公民的独立平等意识D.否定儒学的历史贡献
6 . 一战期间,中国《东方杂志》声明“中立”,但是在对德国的报道中,它也“带欣赏性地介绍德国……尼采、屈利希克等人的学说,议论他们如何提倡军国民教育,宣扬国家主义所取得的成效等”。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知识界
A.向往立宪体制B.不满对德作战C.思考强国之道D.力主思想解放
7 . 清末民初中国的抗争与探索

材料   1840年以来,列强先后发动了数次侵华战争,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另一方面,中国各政治派别也在不断地进行抗争和探索,有学者归纳其历程具有如下特征:(1)广泛性;(2)一致性;(3)开放性;(4)层次性;(5)继承性。


清末民初中国的抗争与探索为何具有以上特征?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对此做出历史解释。(要求:从以上五个特征中任选其三,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白话文成为时尚,部分教科书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白话文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学者们还编写了很多白话书信,展现了国民新的伦理精神和规范。这表明
A.文学革命促进了思想启蒙B.新思想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C.新文化运动群众基础广泛D.封建思想地位被彻底动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
A.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B.白话文完全取代了文言文
C.“尊孔复古”受到批判D.“文学革命”的影响扩大
2021-01-08更新 | 97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大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要以民主与科学的标准挑战中国的政治与思想传统……所有习俗、制度、风俗、圣贤教训都应重新被评估。”提出上述主张的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B.资产阶级革命派
C.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2021-01-02更新 | 267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