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记事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左传·昭公》:“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吕氏春秋》记载郑国邓析办私学;《列子·仲尼》记载郑国伯丰子开办私学。鲁国少正卯和孔子同时在鲁国办私学。孟子、荀子和墨子等都创办过学校,招生讲学
公元前2世纪蜀郡太守文翁创建的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汉武帝创建太学、乡学,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教科书,设立博士进行传授
19世纪中后期1862年,奕䜣等人创立京师同文馆;1866年,左宗棠筹办福州船政学堂;1874年,上海江南制造局设立操炮学堂。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北洋水师学堂。1870年清廷批准了向外派遣留学生的计划
20世纪初1903年,清政府制订“癸卯学制”,规定新学制的宗旨“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使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19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方针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一些进步的中学也开始男女合校,甚至同班
20世纪四五十年代1949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1978年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1983年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摘编自《中国教育简史》等著作

上表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发展状况,请任选其中两个阶段,分别概括其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1867年奕䜣回顾说:“洋人敢入中国肆行无忌者,缘其处心积虑在数十年以前,凡中国语言文字,形势虚实,一言一动,无不周知,而彼族之举动,我则一无所知。”……1863年广州同文馆开始筹建时,清廷上谕再次强调:“惟该馆学生专习外国语言文字,不准西人借端影射,将天主教暗中传习,该抚仍当随时稽察毋令滋弊。”奕䜣曾说:“招考天文、算学,请用洋人,原欲窥其长短以收知彼知此之效也。并以中国自造轮船、枪炮等件,无从入手,若得读书之人旁通其书籍、文字,用心研究,译出精要之语,将来即可自相授受,并非终用洋人。”此事遭到监察御史张盛藻的首先发难:“若令正途科甲人员穷习为机巧之事,又籍升途、银两以诱之,是重名利而轻气节,无气节安望其有事功哉?”

——杜文钿《洋务运动与教育改革》

材料三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文盲率高达80%,这一状况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纲领已经确定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是为工农服务的,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教育经费异常短缺的背景下,工矿地区和大城市都是生产发展先进的地区的教育跟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发展要快一点。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3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正式编制颁发了全国教育建设计划,东北地区流行的《农民速成识字课本》采用的是像《三字经》一样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从1952年调整院系、设置专业一年多,高等教育部已组织高校教师译出以工科为主的苏联教学大纲700种,分发各校应用。

——摘编自苏渭昌、雷克啸《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8卷)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提炼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中教育改革的主要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改革的特点。

2018-04-1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文盲率高达80%,这一状况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纲领已经确定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是为工农服务的,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教育经费异常短缺的背景下,工矿地区和大城市都是生产发展先进的地区的教育跟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发展要快。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3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正式编制颁发了全国教育建设计划,东北地区流行的《农民速成识字课本》采用的是像《三字经》一样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从1952年调整院系、设置专业一年多,高等教育部已组织高校教师译出以工科为主的苏联教学大纲700种发各校应用。—

——摘编自苏渭昌、雷克啸《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8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改革的意义。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建国初,中央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接管了国民党政府所属的各级学校,开始把旧学校改造成为人民服务的新学校。其次,从帝国主义者手中收回各种文化教育、宗教慈善事业的自主权。第三,改革旧教育的重点是改革课程,改革学制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政务院要求高等学校课程的设置在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适当专门化。从1951年下半年到1953年进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经过调整,各类高校的性质和任务更加明确,特别是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

——摘编自张艺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198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后公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动了新时期的教育改革:首先,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次,调整中等教育机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第三,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强高等学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联系,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

——摘编自黄仁贤《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和新时期所推行的教育改革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意义。

2018-03-1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3月)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学制系统图

注:①太常:职官名。掌理宗庙礼仪、考核荐举博士和博士弟子。②宫邸学、鸿都门学、大学为官学。③蒙学(书馆)(识字习字)、精舍(精庐)(经师讲学)为私学

—郭齐家《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壬子癸丑学制》与清朝最后出台的癸卯学制(1904年1月13日颁布,农历癸卯年)相比,有了明显进步。比如基本上废除了教育权利上的两性差别,女子教育正式列入了学制系统;取消了专门为贵族设立的各类学校;取消了按学校等级奖励毕业生出身的制度;规定小学废止读经课、大学取消经科,增加了大量自然科学课程和劳动生活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上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适合儿童身心特点,反对体罚学生;缩短了学制年限;除高等师范学校外,其余各级各类学校都允许私人创立。

——摘编自吴洪成、苏国安《我国第一部现代学制的诞生——民初《壬子癸丑学制》探析》

材料三1949年,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在教育建设上作了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对教育机构与学校作直接的政治清理;第二,为工农及其子女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加快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第三,改革学制,制定试行新的中小学暂行规程,形成学校教育的稳态;第四,大力推行苏联教育学理论与教育经验。

—摘编自叶澜《“新基础教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汉代学校教育制度。

(2)比较材料二、三,指出民国初期与新中国初期在教育变革上的相似之处。

2018-09-15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尽管在西方强大的压力下洋务派的人才观有所改变,但在洋务派看来,中国的文物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中道西器”“变器不变道”,是洋务学堂对于新型人才的基本定位。

——摘编自李康《洋务运动对21世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启示》

材料二   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

材料三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法,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材料一中洋务运动的人才观反映了洋务运动哪一指导思想?这一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最主要的影响。
(3)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请结合所学说出新时期党和政府为发展教育采取的重大举措。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教育精英,即受过良好教育、最具优势的职业群体。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的教育精英有几个阶段的转化:

1865~1905年,即清政府废除科举之前,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

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来自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和珠三角地区。

1953~1993年,约超过40%的教育精英来自全国的无产阶级工人子弟。

——摘编自李中清《150年来中国的精英出身什么家庭》


解读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复曾赋诗:“太息春秋无义战,群雄何苦自相残。欧洲三百年科学,尽作驱禽食内看。”严复自己注解说:“甲寅欧战以来,利器极杀人之能事,皆所得于科学者也。孟子曰:‘率鸟兽以食人’,非是谓欤?”

——摘编自罗志田《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

(1)依据材料一,该诗是对哪一事件的反思?严复指出了该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有科学的威权,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要受科学的洗礼……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的是指社会科学而言。社会科学是拿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用在一切社会人事的学问上,像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法律学、经济学等,凡用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说明的都算是科学,这乃是科学最大的效用。

——摘编自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陈独秀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为什么要重新定义“科学”的含义。

材料三1978年3月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会议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郭沫若发表了《科学的春天》书面讲话,指出“科学的春天到来了!从我一生的经理,我悟出了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科学,也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这次会以后,中国的科学事业步入了又一个春天。

——摘编自钱江《郭沫若的著名讲话<科学的春天>诞生记》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学的春天”含义是什么?这次科技大会有何历史意义?

2018-02-0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小训练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戏班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在戏班管理体制方面,取消戏班中的资方,废除班主、“经励科”,建立由全体剧团成员选举产生、集体管理的“团务委员会制”,以消除班主和资方对剧团的控制和对艺人的剥削;二是在艺人培养制度方面,废除师徒制、养女制,建立戏曲学校培养人才体系,这种新的艺术传承方式能够避免师父对徒弟或养女的剥削;三是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废除“包银”和“戏份”制,实行固定薪金制、分红制成民主评议“工分”制,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剧团内部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在改革收入分配的同时,剧团还建立了公积金制度,当剧团停演或演出减少时,以公积金支付艺人工资,保障其最基本的生活,使其能够安心从事社会主义戏曲事业。

——摘编自苏咏喜《建国初期戏曲改革与国家意识形态建构》

(1)根据材料,概括建国初期戏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戏曲改革的意义。

2018-01-2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防城港市2018届高三1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据下表可知,建国初湖北的高等教育从全国来看
类别1950年1953年
全国湖北全国湖北
工科院校272382
师范院校121331
农林、医科院校533583
财经、政法院校150102
艺术、体育院校150162

——摘编自《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和《湖北教育年鉴(1949—1987)》
A.尚未紧跟形势需要B.高校整体实力较强
C.文法教育优势明显D.苏联模式影响深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