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许多相通的地方”应包括
A.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
B.宣扬理性主义
C.代表新兴工商业者利益
D.强调个人自由
2017-12-01更新 | 318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孔庙的历史沿革

产生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三间旧居改作庙堂,这是中国第一座曲阜孔庙,当时是集“家庙”与祭孔合一的建筑。
初建汉初,汉高祖亲临曲阜孔庙祭孔,首开帝王祭孔先河;东汉汉桓帝任命由国家管理孔庙的行政长官,使孔庙成为“国庙”。
发展唐初,唐高祖下诏国学立孔庙,“四时致祭”,显示出“庙学合一”的功能;贞观年间唐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此孔庙遍及全国。
我国现存孔庙中始建于宋的占70%,如苏州的文庙、南京的夫子庙等。
鼎盛明太祖下诏全国的孔庙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至清初孔庙成为享有皇家宫殿形制的建筑。清末,全国的府、州、县设立的孔庙数量达1560多处。
日本江户时代,各地建立了很多孔子庙,至今还保留了30多座仿中国式样的孔庙;按照中国的庙学模式,朝鲜普遍兴建了孔庙,历史上,朝鲜曾有362座孔庙。

——摘编自彭蓉《中国孔庙研究初探》


据材料,提取有关古代孔庙历史沿革特点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说明:提取两点信息,并加以说明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在他的社会政治学说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王道”的理性,所谓“王”,就是高高在上而君临一切的意思,“道”是儒家学说的仁义之道。孟子又是怎样描述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图景呢?他认为:在王道统治国家的理想状态下,君主如圣人一般统治着国家,国家法制健全,政令畅通,赏罚分明,贤人辈出;赋税徭役适度,百姓丰衣足食,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对于君主和国家发自内心地表示拥护。

——摘编自光中的哲学《王道:孟子的“理想国”》

材料二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把公民分成治国者、武士和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以及欲望三种品性。治国者用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与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里,治国者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

——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与柏拉图关于“理想国”认识的共通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理想国”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4 . 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A.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B.对现实社会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D.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治国主张
2017-09-24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6月)河南省漯河市高二---历史试题
5 . 某君画了一幅《孔子编书图》其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是(  )
①房子里烧着一堆煤炭     ②墙上挂着一柄铜剑
③孔子把纸铺在桌子上     ④用楷书写:仁者,爱人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理想国》是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书中的人物对话层层推进,给人以智慧的启发。《理想国》讨论的内容不包括
A.国家的目的是民主与自由
B.理想国是最早的乌托邦思想的体现
C.要实现理想国必须由真正懂哲学的人做国王
D.理想国中的居民分成三部分,各自恪守职责
2017-06-2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柏拉图学园在欧洲文化史上有着特别的地位,它是欧洲第一所综合性学校。下列关于柏拉图学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研究政治B.重视社会科学、轻视自然科学
C.很多学生成为科学家D.存在800多年,影响深远
2017-06-2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亚里士多德认为,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       
A.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B.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
C.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性质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2016-12-13更新 | 195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9 . 大前提:柏拉图主张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小前提: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结论:亚里士多德也认为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该推论
A.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B.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
C.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拉莫特·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道:“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他们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B.他们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C.他们都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
D.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2016-12-12更新 | 389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县龙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首月(10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