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
2019-01-30更新 | 1503次组卷 | 67卷引用:2010年广东湛江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理)
2 . 下列有关孔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B.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C.孔子整理过《诗经》《春秋》《论语》D.主张“民贵君轻”
2019-01-30更新 | 8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六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B.墨子
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
2019-01-30更新 | 949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0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材料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

2018-11-28更新 | 2251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没有绝对的美德,如仁慈、公正、美、平等,等等。人们用感官体验到一切美德和品质都是相对的,不完美的。绝对的美德独立于人类之外的存在,只能用思想去理解。这说明柏拉图
A.主张“理念论”
B.否定存在美德
C.反对直接民主
D.主张理性至上
2018-11-18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
A.求知欲强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C.忘恩负义D.敢于挑战权威
2018-07-03更新 | 95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2017年广东省清远市三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请回答:

(1)据材料,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孔子“仁”的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儒家文化?

8 .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范文澜对孔子的民族关系思想曾做过精辟论述:“孔子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左传》定公十年)。裔指夏以外的地,夷指华以外的人,区分很明显,中国、夏、华三个名称,最基本的涵义还是在于文化。文化高的地区即周礼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人或族称为华。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对文化低即不遵守周礼的人或族被称为蛮、夷、戎、狄。”

——范文澜《中国建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


材料二 清朝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加之最高统治者为满人……雍正帝有言:“夫我朝既仰承天命,为中外生民之主,则所以蒙抚绥爱育者,何得以华夷而有殊视? 而中外臣民既贡奉我朝以为君,则所以归诚效顺、尽臣民之道者,万不得以华夷而有异心。”(《东华录》雍正七年九月癸未上谕),“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大义觉迷录》卷一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民族关系思想并说明其依据。
(2) 归纳材料二中的雍正帝的民族关系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春秋末期) 范袭耕作于五湖,教当时落伍于中原的当地越人制陶、养鱼等技术,使该地制陶、养鱼技术富甲天下: 提出“经济循环”、“积著之理”、“待乏原则”、“完物上种”、“薄利多销”、“资金流转”、重视地利“平来齐物价格”理论;其贸易范围之广,南及楚、越,北达辽东,西逾晋陕。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说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

——摘编自侯同江韩立样《商圣范蠡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范蠡务农经商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范蠡发展经济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析。
2018-05-09更新 | 31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 广州五中 珠海二中 佛山三中)四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古代中西方思想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下列人物中,接近此思想的有(     
A.孔子B.墨子C.苏格拉底D.泰勒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