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1 道试题
1 . 下图为某昆虫(2N=8)体内一个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局部示意图(图中只显示其中2条染色体),细胞另一极的结构未绘出,已知该昆虫的基因型为GgXEY(只考虑一次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完整细胞内应有8条染色单体
B.图示细胞的子细胞染色体和DNA数均减半
C.图示细胞经过分裂能得到3种或4种配子
D.图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应进行均等分裂
2 . 用二倍体芍药(2n=10)与四倍体芍药(4n=20)杂交获得性状优良的新品种过程中,发现其育性较低。下图甲~丁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导致其雄配子育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①图甲中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不同步,导致授粉时有些花粉未成熟
②图乙中落后的染色体在分裂末期丢失,从而导致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少
③图丙染色体因着丝粒异常而未能正常分离,染色体断裂后导致某些基因功能丧失
④图丁减II后期有的子细胞的染色体相互靠近未能分离,最终形成三个雄配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2-01-27更新 | 4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某雄性动物(2n=20)基因型为AaXbY,该动物体内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某细胞中无染色单体,且基因组成为aaXbXb,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该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但核DNA数不同
D.若在分裂过程中只发生了一次异常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与该精子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为:AaXb、Y、Y
4 . 某精原细胞中m、n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中m为正常染色体,A~E表示基因。该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发生的特殊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染色体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随机断裂,后续的分裂过程正常进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该精原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精原细胞在形成精子过程中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C.该精原细胞产生含异常染色体的精子占3/4
D.图示“染色体桥”中不存在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5 . 图1表示图2中甲遗传病I1、I2和Ⅱ3的相关基因电泳图谱,图2表示某家族中两种遗传病的患病情况,已知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不是显性遗传病
B.Ⅱ2与Ⅱ3甲病相关基因型一致的概率为100%
C.若Ⅲ4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Ⅳ3染色体组成为XXY,则Ⅲ3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出错
D.若Ⅱ3与不患甲病的女子婚配,子代患甲病的概率是1/66
6 . 原始生殖细胞(2n)减数分裂失败而形成染色体数为2n配子的过程称为核重组。核重组按发生时期可以分为第一次分裂核重组(FDR)和第二次分裂核重组(SDR)。FDR:减数分裂I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进入2个子细胞,到减数分裂II时,染色体不再分离,最终形成两个2n配子。SDR;减数分裂II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两极,发育成两个2n配子。若基因型为AaBbCc(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多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发生过一次单交换,只考虑核重组和交换,精子基因组成种类最多为(       
A.4B.5C.9D.7
2023-03-25更新 | 4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高三3月过程检测生物学试题
7 . 科研人员在研究果蝇(2n=8)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除存在常规减数分裂外,部分卵原细胞会发生不同于常规减数分裂的“逆反”减数分裂,“逆反”减数分裂在MⅠ(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着丝粒的分裂和染色体的平均分配,而在MⅡ(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完成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如图1所示。经过大量样本的统计和比对,科学家发现染色体被分配到卵细胞中的概率不同,如图2所示。

          

(1)果蝇在进行常规减数分裂时,与体细胞数目相比,染色体数减半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逆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减半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
(2)“逆反”减数分裂Ⅰ与有丝分裂相比,染色体行为变化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基因重组发生在“逆反”减数分裂的__________过程中。
(3)“逆反”减数分裂可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更多的原材料,据图2推测原因为__________
(4)在观察果蝇卵巢细胞分裂过程时,发现了一染色体数目变异细胞,模式图如图3所示,该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填“常规”或“逆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分离异常所致。

   

8 . 果蝇是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北方和南方科研人员均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分离出突变体紫眼果蝇品系,分别命名为甲品系和乙品系,为了研究甲、乙品系的相关基因的位置关系,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实验。请结合实验结果,回答有关问题。
(1)将甲、乙品系果蝇分别与野生型红眼果蝇杂交,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F1均为红眼,说明红眼为______性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2)实验过程中,科研人员偶然发现了一种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雄果蝇,形成该雄果蝇的异常配子是_____(填“精子”或“卵细胞”),该异常配子的形成原因是______
(3)假设控制甲、乙品系的紫眼基因用A/a、B/b表示,则A/a、B/b的位置关系可能有以下图三种情况:
   
为了判断A/a、B/b的位置关系,请利用甲、乙两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部分实验结果。
设计思路:将甲乙两品系(一对)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得F1,观察F1表现型,再将F1进行自由交配(或“再取F1中一对雌雄果蝇进行交配”),观察F2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a:如果F1均表现为紫眼,则是第一种情况;
b:如果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第二种情况;
c:如果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第三种情况。
9 . 人类完全性单亲二体(UPD)的主要类型是体细胞中某对染色体全部来源于父母中的一方。该类型UPD的发生机制是父母一方产生了两条同型染色体的配子,与另一方正常配子受精后形成的三体合子卵裂时随机丢失其中一条发育而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理论上三体合子发生卵裂形成该类型UPD的概率是1/3
B.该类型UPD的形成是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而随机丢失正常配子中一条染色体所致
C.该类型UPD的发生机制可以大大降低性三体(性染色体3条)不育人群的概率
D.红绿色盲男性患者与女性携带者生育-色盲UPD男孩,则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I异常
2023-04-25更新 | 4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10 . 利用实验室保存的纯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和分子遗传实验。果蝇的灰体与黑檀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E/e表示),这对基因的显隐性和所在的染色体未知(不考虑X、Y的同源区段)。
实验一:
杂交组合亲代子代
组合1灰体♀×黑檀体♂F1:全为灰体
组合2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灰体             黑檀体
实验二:根据黑檀体突变位点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A,对实验一中亲代、F1、F2每只果蝇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电泳结果显示,亲代灰体得到1条622bp产物,亲代黑檀体得到1条174bp产物。(注:bp表示碱基对)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可判断灰体是显性性状的组别是组合_____(填“1”、“2”、“1或2”)。
(2)实验一结果无法判断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还需要对F2数据进行更详细的统计和分析,若_____,说明E/e位于常染色体上。
(3)根据实验二_____(填“F1”、“F2”、“F1或F2”)的一只灰体雄果蝇的结果可判断E/e位于常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
(4)现已证实E、e位于Ⅲ号染色体上,果蝇长翅(V)和残翅(v)也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研究人员为了确定V/v与E/e在染色体上相对距离的远近(距离近则不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互换),根据V和v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B,扩增得到DNA片段,电泳结果显示,纯合子长翅得到1条540bp产物,纯合子残翅得到1条320bp产物。
a.选择纯合子灰体长翅♀与黑檀体残翅♂杂交,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分别用两对引物A和B,对F2每只果蝇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电泳结果显示,F2有9种电泳条带组合,对该实验结果,提出一个合理的解释_____(在答题卡对应的图中,用F1果蝇减数分裂联会过程,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来表示)。
b.黑檀体残翅果蝇得到条带是_____(填序号)。
①540 bp             ②320 bp             ③622 bp             ④174 bp
2023-05-09更新 | 4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新教材山东高考生物真题变式题21-23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