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酵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使用时间过长的玩具表面可能会有细菌,可能会导致儿童患接触性皮炎。为了检测某玩具表面是否存在大肠杆菌,某团队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所示),该团队使用伊红一亚甲蓝染液(用于鉴别大肠杆菌,能使其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对培养基C进行染色,初步统计大肠杆菌的数量,图中1~6表示不同菌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菌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菌落数为30~300时适合进行计数
B.配制平板A时只需要加入碳源、氮源、水、无机盐这几类物质即可
C.图中平板B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初步判断3是大肠杆菌的菌落
D.为保护儿童健康,平时可用75%的酒精对玩具进行擦拭消毒
2 . 判断下列有关发酵工程及微生物利用的相关叙述
(1)蒸熟并摊晾的原料加入糟醅,立即密封可高效进行酒精发酵(      )
(2)生产白酒、啤酒和果酒的原材料不同,但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都是酵母菌(      )
(3)酒精发酵后期,拧松瓶盖的间隔可以适当延长(      )
(4)酒精发酵的装置可以用无水乙醇消毒(      )
(5)含抗生素的牛奶不容易发酵成酸奶(      )
(6)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加速各种杂菌在表面生长而导致在泡菜坛内的液体表面上有时会产生一层白膜(      )
(7)泡菜的制作前期需要通入氧气,后期应严格保持无氧条件(      )
(8)培养硝化细菌时CO2可作为碳源,氨可作为氮源和能源(      )
(9)经高压蒸汽灭菌的培养基倒平板凝固后和接种后培养时均需倒置(      )
(10)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如果划线5个区域,应灼烧接种环5次(      )
(11)对细菌进行计数只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而不能用平板划线法(      )
(12)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做对照,证明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      )
(13)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且为固体培养基(      )
(14)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菌落数目时,统计的菌落数就是活菌的实际数(      )
(15)统计菌落数目时为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目最多的平板进行计数(      )
(16)分解尿素的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了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指示剂将会变红。鉴别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在培养基中加入缓冲物质(      )
(17)在发酵工程中,可通过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获得菌种(      )
(18)分离、提纯酵母菌发酵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      )
2024-06-0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通关03 易错点狂刷351个-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3 . 全年高温、湿润的热带雨林中,物种丰富,乔木就分几个层次,乔木之下又有灌木层、草本层等,藤本植物非常发达,林下缺少阳光,空气流通不畅。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林下的很多草本植物,如芭蕉、海芋等均长有巨大的叶片,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阳光,推测这些植物叶绿体大小和颜色的特点是___________
(2)传粉是植物繁殖的关键环节,研究发现热带雨林90%以上开花植物依赖动物传粉,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热带雨林中___________的自然环境长期选择的结果。
(3)研究发现以真菌和细菌为主的微生物在植物花蜜中广泛存在,花蜜中的糖类、氨基酸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___________(营养物质)的同时,其形成的高渗、低氧环境也对微生物起到了选择作用。花蜜微生物代谢产生多种物质,包括一些挥发性成分,由此推测,自然界的“花气味”由___________的气味混合而成。
(4)研究发现,植物X花朵中的微生物菌群能代谢产生挥发性物质A,研究人员用仿真花模拟某X植物花朵做相关诱导实验,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组别实验材料添加成分视频记录结果计数
(有效访问)
对照组X植物仿真花各50
支,野外分布安排
应为①
传粉昆虫
访问情况

实验组一定量的含有
挥发性物
质A的人工花蜜

表格中①应为____________,便于后期分辨计数;②应为___________。研究人员记录并统计了植物X两种主要的传粉昆虫a和b的访问比率,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写出传粉昆虫a访问比率的计算方式:___________。据图可知,挥发性物质A能促进花朵吸引传粉者。试从生态系统信息类型的角度分析两种昆虫访问比率有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植物、花蜜微生物和传粉昆虫在相互作用中协同进化,这个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   
2024-05-24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淮阴中学、扬州中学、盐城中学、丹阳中学高三四月调研测试生物试卷
4 . 棉籽饼中粗蛋白含量为34%~38%,可作为理想的蛋白饲料,但棉籽饼中含有的游离棉酚(一种含C、H、O的有毒有机物)限制了其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某科研小组从棉花秸秆中分离出能高效降解游离棉酚的分解菌,并研究其与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混合培养的关系,从而为开发饲料添加剂提供参考。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科研小组以_________为唯一碳源,从棉田中筛选到了游离棉酚分解菌,并在发现能有效降解游离棉酚的分解菌的6类优势菌群后,采用________法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待长出菌落后,根据菌落的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特点)等进行初步区分,从中获得能稳定高效降解游离棉酚的2种菌株,并命名为B1、B9
(2)欲比较B1、B92种菌株分解游离棉酚的能力,以每种菌株的发酵液中____________(填“游离棉酚”或“游离棉酚的降解产物”)含量的变化为依据比较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
(3)为研究游离棉酚分解菌与乳酸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混合培养的关系,该科研小组在混合培养前,对等量的每种菌株初步单独培养,然后将3种菌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等量的混合菌液到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每隔4h测定样品的吸光度(OD600),得到如图所示的生长曲线(仅反映同种微生物不同时间的数量变化趋势,不反映真实的微生物数量),由图可知,微生物数量增长阶段,与单独培养相比,混合培养时,微生物的生长速率_________(填“更快”或“更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柑橘酸腐病是由白地霉引起的柑橘贮藏期常见的病害之一。抗菌肽是一种抑菌活性强、无环境污染的生物多肽,目前已用于多种农业病菌的防治。研究人员研究了抗菌肽对白地霉的抑菌效果,并且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基因工程合成抗菌肽时,基本流程为:克隆目的基因→导入枯草杆菌→筛选菌种→诱导抗菌肽表达→分离纯化→功能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目的基因的过程中,将温度冷却至55~60℃的目的是____
(2)白地霉从柑橘中获得其生长繁殖所需的水、无机盐、________等营养物质。
(3)为研究抗菌肽对白地霉的抑菌效果,现用无菌打孔器在果实相同部位打孔,每个打孔处接种相同体积的处理液,比较15天后的病斑直径。各组处理及结果见表。

组别

1

2

3

4

5

接种处理方式

接种一定体积的病原菌孢子悬浮液

抗菌肽溶液与病原菌孢子悬浮液混合后直接接种

先加入抗菌肽溶液,2h后接种病原菌孢子悬浮液

X

抗菌肽溶液与病原菌孢子悬浮液混合,培养2h后接种

15天后病斑直径/mm

41.3

13.9

29.3

28.7

11.2

表中数据表明抗菌肽对白地霉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且抑菌效果与抗菌肽、病原菌孢子悬浮液接种顺序有关,表中X为____。与第2组相比,第5组抑菌效果更好的可能原因是____
(4)一般情况下,电导率和离子浓度呈正相关,通过测量溶液电导率可以反映出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研究人员将白地霉孢子与抗菌肽在无菌水中混合,测定电导率,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电导率,结果发现电导率明显升高,据此推测抗菌肽抑制白地霉孢子的作用机制可能是____
2024·山东日照·二模
6 . PDA培养基用于真菌培养,LB培养基用于细菌培养。为探究芽孢杆菌X能否产生抑制真菌生长的物质,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培养皿甲

培养皿乙

处理

PDA培养基:小孔加入①

PDA培养基:小孔加入培养过X的无菌培养液

在培养皿右侧相同位置接种等量某种菌

实验结果

A.该实验说明芽孢杆菌X产生了抑制真菌生长的物质
B.表格中的①处应是未培养过X的PDA无菌培养液
C.制备两种培养基时均需先进行湿热灭菌再调节pH
D.接种时需先用涂布器蘸取菌液再涂布到相应位置
2024-05-22更新 | 28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校际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变式题11-15
7 . 无糖组织培养技术,通常以珍珠岩或蛭石代替琼脂作为支撑物,加入无蔗糖培养液,用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是更接近植物自然生长状态的一种新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必须选用具有一定叶面积的外植体
B.该技术也需要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C.该技术由于去除蔗糖,减少了微生物污染率
D.自养微生物可在无蔗糖培养液中繁殖并形成菌落
2024-05-20更新 | 292次组卷 | 5卷引用:押新高考卷 发酵工程-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8 . 在曲线模型中,存在以下几种变化趋势:
①相对稳定②上升③下降④先上升后下降⑤先下降后上升
在下列的对应关系(条件→结果→趋势)中,合理的是(  )
A.环境温度从0℃变化到30℃→小鼠细胞内酶的活性变化→②
B.恒温且持续光照→一定时间内密闭容器内CO2浓度变化→③
C.向植物插条施加IAA→插条生根数随IAA浓度变化→④
D.使用一定量抗生素→细菌数量随时间的变化→⑤
9 . 苯丙酮尿症(PKU)患者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导致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苯丙酮酸在体内蓄积,从而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低蛋白饮食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探究新的治疗手段,科研人员在大肠埃希菌EcN菌株中导入苯丙氨酸裂解酶基因,构建了表达苯丙氨酸裂解酶的工程益生菌 EcN-PAL,并分别在有氧、缺氧条件下培养EcN-PAL 和EcN,检测苯丙氨酸降解率,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培养基应加入一定浓度的苯丙氨酸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B.设置 EcN 组是为了排除苯丙氨酸自然降解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对比有氧、缺氧条件下的表现可帮助评价其在消化道中作用
D.若 EcN-PAL 能大量分泌苯丙氨酸裂解酶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
2024-04-25更新 | 567次组卷 | 4卷引用:押新高考卷 发酵工程-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10 . 医院利用滤膜法检测内镜消毒质量是否合格的步骤为:取消毒后的内镜,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mL洗脱液,从活检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全量收集后用下图所示滤膜法进行处理,其中甲、乙、丙、丁代表操作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甲、乙、丙均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步骤丙为将滤膜紧贴到选择培养基上进行接种
C.步骤丁时平板上菌落计数结果往往比实际菌落数要低
D.步骤乙使用的滤膜孔径越大检测的结果会越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