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7 道试题
1 . 果蝇:果蝇是一种XY型性别决定的昆虫,其生活周期短、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通常,野生型果蝇的眼色是红色的。1910年,摩尔根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摩尔根用这只白眼雄果蝇与一只红眼雌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1),结合后续一系列的实验,最终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的体型受lint和inr基因的控制,且果蝇幼虫的基因lint发生甲基化会影响inr的表达,导致果蝇体型异常,相关数据如图2所示。

(1)分析图1可知,果蝇眼色的遗传______(符合/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子一代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相关基因用R、r表示)
(2)若子二代的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则子三代中出现白眼雌果蝇的概率为______。研究发现,果蝇X染色体上的一个16A片段,其有影响果蝇眼睛形状的基因。雌果蝇16A片段(用“”表示)与眼形的关系下表。
16A片段眼形

正常眼

棒眼(不明显)

棒眼(明显)

(3)分析上表可知雌果蝇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眼的变异类型为______。(单选)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结构变异

(4)若棒眼(不明显)雌果蝇与正常眼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棒眼(明显)雌果蝇的概率为______
(5)lint基因甲基化会导致RNA聚合酶不能结合到启动子区域,从而阻碍____(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过程的发生。由此可知基因lint的表达对基因inr的表达有_____(促进/抑制)作用。
(6)若要使lint基因甲基化的果蝇体型恢复正常,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______。(多选)
A.提高幼虫基因lint的甲基化程度
B.降低幼虫基因lint的甲基化程度
C.提高幼虫基因inr的甲基化程度
D.降低幼虫基因inr的甲基化程度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生物试题
2 . 植物的氮素营养: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植物对很多的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也会受到一些物质的调节。图1就显示了植物体内的一种微量物质(CTK)对氮素营养的作用。

(1)与图1所示的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在结构上有很多差异。请在表中用“√”和“×”表示结构或物质的有无。(“√”表示有相应的结构或物质,“×”表示没有相应的结构或物质)

核膜DNA质膜核糖体
植物细胞________
细菌________

(2)由图可知,植物细胞获取NO3-的方式为______。(单选)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

(3)下列物质和结构中,含有碳骨架的有______;植物吸收的氮素可以用于合成______。(编号选填)①染色质②NRT③硝酸还原酶④核膜⑤质膜
(4)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结构不同,功能也不同,但二者______。(单选)
A.形成肽键的方式相同
B.肽链结构相同
C.形成肽键的数量相同
D.肽链数量相同

(5)谷氨酸和谷氨酰胺都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图2是谷氨酸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可推测,与谷氨酸相比,谷氨酰胺的______。(单选)

A.①处多一个-NH2
B.①处多一个-COOH
C.②处多一个-NH2
D.②处多一个-COOH

(6)图1中的AMT需要经过合成、运输等过程才能定位于质膜。请从下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编号并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一段肽链
②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一段肽链
③肽链转移到高尔基体加工成较成熟的AMT
④肽链转移到内质网加工成较成熟的AMT
⑤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较成熟的AMT被进一步修饰
⑥囊泡与内质网膜融合,较成熟的AMT被进一步修饰
⑦内质网膜鼓起、出芽形成囊泡
⑧高尔基体膜鼓起、出芽形成囊泡
⑨囊泡沿细胞骨架移动到质膜
(7)若CTK合成受阻,可能对植物造成的影响为______。(单选)
A.硝酸还原酶基因表达增强
B.亚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下降
C.植物细胞吸收的NO3-增多
D.叶片由正常绿色变为深绿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生物试题
3 . 水稻与稗草: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一直是水稻生产的目标。使用化肥虽然能提高产量,但也带来了土壤板结、有机质流失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有机肥施用逐渐上升。同时,有机肥施用也受气候、土壤、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科研人员在我国西南某试验田展开了试验,研究有机肥施用量对水稻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表是部分结果。
组别有机肥施用量/kg.hm-2净光合速率/μmol.m-2.s-1胞间CO2浓度μmol。mol-1气孔导度mol.m-2.s-1结实率/%产量/t。hm-2
CK018.93140.3690.25.00
T1100019.13130.4591.06.10
T2150019.23120.4593.16.15
T3200020.53090.4992.96.81
T4250022.53090.6495.56.93
T5300021.03100.5493.36.89
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的开放程度,气孔导度越大,气孔的开放程度越大。结实率表示饱满稻粒占总稻粒的百分比。
(1)为获得有价值的实验结果,实验设计必须科学合理。下列设计合理的有______。(多选)
A.试验田的大小适宜并且一致
B.每个组别均设置3块试验田
C.试验田之间用塑料薄膜隔离
D.田间管理与当地生产习惯一致

(2)下列关于水稻光合作用的6个主要过程中,发生在碳反应阶段的有______,H+顺浓度梯度穿过类囊体膜上的ATP合酶发生在过程______。(编号选填)①光能的捕获与转换②水的光解③高能化合物的形成④CO2固定⑤三碳化合物还原⑥五碳糖再生
(3)气孔导度经常作为研究光合作用的一个指标,主要是因为光合作用所需的______通常经过气孔到达叶肉细胞间隙,进一步进入叶肉细胞参与光合作用。通常,当气孔导度较小时,光合速率较______(小/大/无法判断)。
(4)根据表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建议试验田所在地的水稻种植户施用______ kg.hm-2的有机肥。请根据表和所学知识分析施用该浓度的有机肥可以高产的原因:______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生物试题
4 .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蓝光的机会越来越大。研究表明蓝光对眼有一定的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细胞)可通过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的方式滋养视网膜,对维护视网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有重要意义。RPE细胞无再生能力,死亡后不被替换。研究人员首先研究了蓝光对体外培养的RPE细胞的影响:用不同强度的蓝光照射RPE细胞6h,光照结束后24h终止培养,终止培养后马上检测RPE细胞类型,部分结果见表。
组别蓝光强度/lx光照时间/hRPE细胞/%
凋亡细胞凋亡继发坏死细胞正常细胞坏死或机械损伤细胞
无光照61.704.4093.100.80
100062.357.0589.451.15
200065.9511.8081.051.20
300062.9014.6569.9512.50
注:*表示与第Ⅰ组有显著差异;#表示与第Ⅱ组有显著差异;△表示与第Ⅲ组有显著差异。
(1)诱导人体胚胎干细胞增殖分化可形成RPE细胞,此过程中,胚胎干细胞可通过______(有丝/减数/无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处于增殖过程的胚胎干细胞中______(有/无)同源染色体;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单个细胞中的DNA含量______(逐渐增加/逐渐减少/保持稳定)。
(2)在培养RPE细胞的过程中,有部分细胞会凋亡或坏死,下列关于凋亡或坏死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单选)
A.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是同一过程
B.细胞凋亡是受遗传信息控制的
C.细胞坏死通常是细胞主动死亡
D.细胞坏死是细胞程序性的死亡

(3)据表分析,下列描述合理的是______。(多选)
A.蓝光对RPE细胞的损伤程度与蓝光强度正相关
B.第Ⅳ组凋亡细胞比例偏小,可能与细胞大量坏死有关
C.1000lx的蓝光照射6h,对RPE细胞无任何损伤作用
D.RPE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均是由于蓝光照射造成的

(4)如果要研究蓝光照射时间对体外培养的RPE细胞的影响,可采用的实验方案为______。(编号选填)
①光照强度设为1000lx
②光照强度设为2000lx
③光照时间分别设为3h、6h、12h、24h,光照结束后24h终止培养
④光照时间设为6h,光照结束后分别经6h、12h、24h、48h终止培养
⑤终止培养后测定各类型RPE细胞的比例
(5)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一定强度蓝光照射前后的RPE细胞,得到了下图所示的结果(示意部分细胞结构)。据图分析一定强度蓝光照射后的RPE细胞获取ATP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阐述理由_____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生物试题
5 . 南瓜果皮:南瓜果皮有绿色和黄色两种表型(相关基因用A、a表示),科研人员用不同的绿色和黄色南瓜杂交,得到表所示的结果。
组别亲本子一代
绿色×黄色绿色32、黄色30
绿色×黄色黄色47、白色1
黄色×黄色绿色14、黄色44

(1)根据表中的第______组实验可知显性性状为______,第Ⅲ组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
(2)若Ⅲ组子一代中的黄色南瓜与绿色南瓜杂交,子二代中绿色南瓜约占子二代总数的______
在研究南瓜果皮遗传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白色南瓜,研究发现该白色性状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有关,二者的功能如图所示,且B基因会抑制b基因的表达。

(3)B基因和b基因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二者的______不同。
(4)上表第Ⅱ组子代中出现白色果皮的根本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5)基因型为AaBb的南瓜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同时具有A和B基因的有______。(编号选填)①根尖生长点细胞②花粉母细胞(相当于初级精母细胞)③单核花粉粒(相当于精细胞)
(6)基因型为AaBb的南瓜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理论上为______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生物试题
6 . tRNA可以携带相应氨基酸,常在tRNA前加上对应的氨基酸表示能携带某种氨基酸的tRNA(如:亮氨酸tRNA表示能携带亮氨酸的tRNA)。氨基酸经活化后可与相对应的tRNA结合形成氨酰tRNA(如:亮氨酸氨酰tRNA),该过程需要氨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图1),大多数生物体内的氨基酸有20种,相应的氨酰tRNA合成酶也有20种(如:亮氨酸氨酰tRNA合成酶)。

(1)由图1可以推测,氨酰tRNA合成酶的作用包括____。(编号选填)
①识别氨基酸
②识别tRNA
③识别密码子
④催化形成氨基酸与tRNA之间的化学键
⑤催化形成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
(2)根据题干信息和已学知识分析下列有关tRNA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____。
A.大多是双链结构B.能识别反密码子
C.参与形成核糖体D.大多在细胞核中合成

科学家发现,人进入老年后,本来存在于某些神经元细胞核中的ANG(一种多肽)会异常转移到细胞质中,进而引起一系列异常反应(如图2),破坏线粒体亮氨酸氨酰tRNA的形成,引起线粒体嵴的损伤。

(3)由题干信息可以推测,亮氨酸氨酰tRNA之所以不能合成,可能是由于谷氨酸tRNA片段结合在了亮氨酸氨酰tRNA合成酶的____,导致亮氨酸tRNA不能与该酶结合。
(4)线粒体嵴损伤,直接影响有氧呼吸的____过程,该过程可生成____。(编号选填)
①糖酵解 ②三羧酸循环 ③电子传递 ④O2 ⑤CO2 ⑥H2O
(5)如果向图2所示的细胞内注射谷氨酸tRNA片段的互补核苷酸链,____(能/不能)缓解线粒体损伤,请简述理由:____
7 . 下丘脑是调节人睡眠、摄食等行为的重要结构,图1表示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过程。瘦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其在血液中的含量与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含量正相关。

   

(1)在图1所示调节过程中,促醒肽可以看做是一种____。
A.激素B.神经递质C.细胞因子D.抗体

(2)瘦素和促醒肽的结构单位均为氨基酸,但二者的生理功能却不相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
A.控制二者释放的信号类型不同
B.释放二者的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
C.合成二者的细胞器的结构不同
D.构成二者的氨基酸的序列不同

(3)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吃饱后不再有摄食欲望且容易犯困。请结合题干和已学知识做出解释:____
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血糖会对图1中“特定神经元”产生激活或抑制的效应,科学家测定了葡萄糖浓度对离体“特定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得到了图2所示的结果(葡萄糖浓度改变一小段时间后,膜电位开始发生变化)。

   

(4)由图2可知,该神经元的静息电位约为____mV;较高浓度的葡萄糖会____(促进/抑制)该神经元的兴奋性。
(5)当“特定神经元”处于图2阴影部分时,该神经元质膜上可能发生____。(编号选填)
①K+通道开放程度增大,K+外流增加
②Na+通道开放程度增大,Na+内流增加
③Na+-K+泵开始工作,泵进K+、泵出Na+
促醒肽发挥作用依赖质膜上的特定受体,控制该受体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引起睡眠障碍。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患睡眠障碍的拉布拉多犬家族(犬也有图1对应的调节过程),患病情况如图3所示。

   

(6)该睡眠障碍的犬表现为____(嗜睡/失眠)。
(7)该睡眠障碍是____(常/X/Y)染色体____(显/隐)性遗传病。
(8)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3号犬的下列各细胞中,一定含有致病基因的细胞为____。(编号选填)
①肌肉细胞 ②卵原细胞 ③第一极体 ④第二极体 ⑤初级卵母细胞 ⑥次级卵母细胞 ⑦卵细胞
(9)若9号和10号犬交配,其后代不患该睡眠障碍的概率为____
人类除了正常的摄食行为,还存在挑食行为。挑食行为除了对特定食物的喜好外,还包括厌恶与过敏有关的食物。研究发现,与过敏有关的挑食是大脑对身体的保护,图4表示调控挑食行为的部分过程,其中IgE是一种抗体,白三烯是一种细胞因子。

   

(10)下列有关图4中“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一般有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参与
B.一般有细胞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参与细胞间的相互联络
C.细胞毒性T细胞会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发挥免疫功能
D.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

(11)结合题干和已学知识分析下列关于“过敏”的叙述,其中表述正确的是____。
A.过敏是异常免疫,属于一种症状比较轻微的自身免疫病
B.肥大细胞无特异性,所以过敏反应以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
C.致敏状态的肥大细胞是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重要环节
D.避免接触过敏原、服用抗组胺药,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过敏

(12)科学家用过敏原卵清蛋白(蛋清中的一种蛋白质)给小鼠免疫,然后让这些小鼠自由选择正常的饮用水和含蛋清的饮用水。结果发现,免疫过的小鼠避开了含蛋清的水,而未免疫的小鼠则更喜欢含蛋清的水。为验证该现象的产生是否符合图4所示的模型,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有____。(编号选填)
①用缺乏肥大细胞的小鼠进行上述实验
②用阻断白三烯合成的小鼠进行上述实验
③用无法产生IgE的小鼠进行上述实验
8 . “碳中和”指CO2的产生和吸收实现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节能减排、碳封存等都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碳封存就是把大气中的CO2存储在自然界的一些碳储库(如土壤碳库)中。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地上”为几种主要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地下”为土壤碳库的部分来源。枯枝落叶等植物组分经土壤动物、微生物分解后的残余碳也会在土壤中积累下来。

   

(1)图1所示生态系统中,狼属于____。(编号选填)
①生产者   ②消费者   ③分解者   ④第一营养级   ⑤第二营养级   ⑥第三营养级
(2)如果该生态系统遭遇干旱,可能会导致兔的种群数量____(增加/减少);如果该生态系统遭遇大火,而后又逐渐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初生/次生)演替。
(3)在图1所示生态系统中,狮的种群数量很少,可能的原因是____。
A.能量在沿营养级单向流动中逐级递减
B.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不断循环
C.在该生态系统中,狮处于最高营养级
D.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

(4)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鹿、兔等食草动物的奔跑速度很快,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____。
A.为了避免被狮等动物捕食,鹿、兔等动物定点突变出了快速奔跑基因
B.为了获得充足的食物,鹿、兔等需要不断练习奔跑,增强了奔跑能力
C.奔跑速度快的鹿、兔不易被狮等动物捕食,更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存活
D.奔跑速度慢的鹿、兔繁殖能力弱,没有生存斗争,奔跑能力得不到发展

(5)根据图1,选择适当的编号,补全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①树、草 ②鹿、兔、狼、狮 ③土壤动物、微生物 ④光合作用 ⑤呼吸作用 ⑥富集作用 ⑦化石燃料燃 ⑧土壤碳库

(1)____(2)____(3)____(4)____(5)____(6)____(7)____(8)____

(6)研究发现木质素(主要存在于树干等木质部)会影响植物组分的降解速率(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木质素会____(加快/减慢)植物组分的降解速率,从而____(增加/减少)土壤碳库的积累。

   

由于土壤微生物能降解植物组分,由此推测土壤微生物不利于土壤碳库积累;但也有人认为土壤微生物在降解植物组分过程中大量繁殖,其残体与矿物结合,可在土壤中长期贮存,有利于土壤碳库积累。为此,科学家在蒙古大草原进行了测定,得到了图3所示的结果。其中,氨基糖是微生物残体的标志物,木质素酚是植物组分的标志物。

   

(7)由图3可知,蒙古大草原土壤碳库的主要贡献者是____(微生物/植物组分/无法判断),作出这一推断的理由是____
(8)根据图3草原生态系统测定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否可以推广到湿地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其推广性及原因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____。
A.可以推广,因为草原和湿地的植被均以草本植物为主
B.可以推广,因为草原和湿地均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C.不可以推广,因为湿地的土壤环境与草地有较大差异
D.不可以推广,因为湿地的动物种类与草地有较大差异
9 . 内蒙古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一部分,生活着种类丰富的动植物,也是重要的牧区。图9为内蒙古草原某区域的几种常见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1)如图所示食物网中的鹰和蛇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编号选填)
①负相互作用②正相互作用③捕食④种间竞争⑤寄生⑥共生
(2)假设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均为10%;鹰的能量来源50%为田鼠、40%为兔、10%为蛇。那么鹰获得100kJ的能量,至少需要______kJ的植物。
(3)若由于疾病,该生态系统中兔的数量锐减,进而引发其他生物的数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动。但一段时间后,各生物的数量又维持相对稳定,这表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抵抗力/恢复力)稳定性。
(4)随着季节更替,草原上兔的毛色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下列有关该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是______。
A.这是兔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B.这是自然选择导致的适应现象
C.这有利于兔躲避鹰的捕猎D.这是由食物的颜色变化引起的

布氏田鼠是内蒙古草原的啮齿动物之一,为研究放牧对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的影响,收集到了以下资料。
资料1:布氏田鼠为半穴居生物,白天出洞采食、活动,喜栖息低矮、稀疏的草地。
资料2:绵羊采食能降低植株高度和覆盖度,行走、踩踏会破坏啮齿动物的洞穴。
资料3:布氏田鼠和绵羊采食植物的种类及比例(见表)。

植物种

6月/%

7月/%

8月/%

9月/%

布氏田鼠

绵羊

布氏田鼠

绵羊

布氏田鼠

绵羊

布氏田鼠

绵羊

羊草

62.55

68.12

58.7

62.11

9.78

33.96

28.29

26.42

克氏针茅

24.45

17.26

18.46

3.47

70.84

5.3

61.58

47.83

糙隐子草

12.25

10.89

18.15

21.15

12.86

41.5

1.93

18.4

苔草

0.56

1.19

3.55

3.13

4.85

10.49

5.45

5.96

紫花苜蓿


0.83


0.81

0.23


0.19

1.11

皱叶糙苏



1.14


1.27


0.44


阿氏旋花


1.71


0.48




0.28

蒙古猪毛菜




8.85





栉叶蒿






8.75



狗尾巴草

0.19








栉叶蒿





0.17


1.48


刺藜







0.64



(5)请根据题干信息、结合已学内容,分析放牧绵羊对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单位。图1表示体内B淋巴细胞成熟及参与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

(1)图1所示体液免疫过程中,发挥呈递抗原功能的细胞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乙细胞       ②丙细胞       ③丁细胞       ④辅助性T细胞
(2)下列各项中,分化潜能最大的是______。除图2所示的B淋巴细胞外,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均可由甲细胞形成,由此可知甲细胞属于______。(编号选填)
①胚胎干细胞       ②成体干细胞       ③多能干细胞       ④单能干细胞
(3)甲细胞逐渐形成成熟B淋巴细胞的过程称为______。
A.细胞生长B.细胞增殖C.细胞分化D.细胞衰老

图1中的Ⅰ过程受BTK基因编码的BTK蛋白的影响,该基因缺陷会导致Ⅰ过程受阻,不能产生抗体,引起A病(一种免疫缺陷病)。图2为患A病的某家族系谱图,其中Ⅱ1、Ⅱ4、Ⅱ6均无A病家族史。
(4)由题干信息可以判断A病为______(常/伴X/伴Y)染色体______(显/隐)性遗传。
(5)Ⅲ1获得致病基因的路径最可能为______。
A.I1→Ⅱ2→Ⅲ1B.I2→Ⅱ2→Ⅲ1
C.Ⅱ1→Ⅲ1和I1→Ⅱ2→Ⅲ1D.Ⅱ1→Ⅲ1和I2→Ⅱ2→Ⅲ1

(6)一般情况下,A病患者在出生半年后开始发病,这可能是由于此时婴儿体内来自母亲的______耗竭。目前,Ⅲ5出生只有一个月,其患A病的概率为______
(7)Ⅲ1对大多数细菌感染几乎无抵抗力,而对很多病毒感染有抵抗力;但艾滋病人对细菌、病毒感染的抵抗力都很低。请结合所学知识与题干信息做出解释: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